「這事一定要被確定的……」我想。
我情緒一直灰濛濛的,肩上像有顆石頭放不下來。幾天以來,我一直想要等到對方的回訊,卻仍見不到結果。這種尷尬,讓我心中開始著急起來,拿起電話直接撥給承辦員警的專線。「是2氣囊沒錯……」聽到對方的回答,讓我整個人落入無底的深淵。雖然這結果已經如我所預料,但一時之間,我仍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有兩氣囊就夠了,真的嗎?
7月11日,蘇花公路南澳段發生一起小轎車吃線與砂石車對撞的新聞。根據新聞報導,駕駛車主是頭部重傷,到院後急救仍不治死亡留下妻子與兩小。我這一年以來一直在關注汽車安全,在NCAP撞擊測試與車禍意外的事故的網站中打轉,也經常會觀察事故與車種的關係。
首先要先確定車種,幸好不是很難,經過我自行比對,車頭與車尾,這台車應該是2014年左右Hyundai的小改款Elantra GLS。然後我就去EURO NCAP與IIHS查查這台車的安全性。我仔細研究發現,這台車撞擊後的樣貌,跟美國iihs近幾年導入的新的25%小面積前置偏撞項目,的車種撞過後的樣貌很像。(見下圖)
圖、蘇花事故與美國IIHS小面積撞擊測試
2017年Elantra在美國有6個G的好成績,也是美國進階安全首選(Top Safety Pick+)的推薦車種之一(就是NCAP五顆星的意思),特別是他的25%小面積撞擊測試也是優良的結果。
我再去研究2014年這台車的安全等級,2014年美國IIHS測試Elantra只有4G1A的結果,不盡理想,25%小面積撞擊測試只有「A」這個可接受的成績而已。
這裡要給你一個比較結果(見下圖),就是同樣都是6氣囊或7氣囊,2014年Elantra的A柱跟車門都扭曲變形,而且由於氣簾不夠大,測試人偶頭部撞擊到A住附近。
而2017年的Elantra則進步許多,不但A柱沒變形,氣簾跟方向盤氣囊把頭部好好的接住,所以小面積撞擊成績得到優良(Good)的結果。
圖、2014與2017年Elantra小面積撞擊測試差異
回到台灣這起事故,根據這台車的撞擊方式與變形結果,我們可以當成台灣小面積撞擊的道路實撞。同樣都是小面積撞擊,A柱車門沒有變形,為何駕駛死亡、妻兒輕傷呢?我一直停不住滿腦子的臆測,「該不會是兩氣囊的版本吧?」
我還想,畢竟是砂石車,可能強度更強;但如果強度更強,車體變形一定會更嚴重,可是沒有,台灣事故與測試結果有很高的相似度。
我這時扮演起記者跟偵探的角色,我首先去找宜蘭新聞網的記者,對方說他沒注意車內到底有多少氣囊。
我又再去宜蘭南澳交通隊詢問,沒錯,這位軍人爸爸買的是2氣囊的Elantra。
我感到很氣憤,他是一個軍人要為國戰鬥,還是家庭的支柱,跟我一樣有兩個小孩。如果車商賣給他的是6氣囊或7氣囊,會不會跟測試結果一樣,能守住一條生命呢?
根據美國IIHS研究,加裝「防側撞簾式氣囊」的車輛,在同類型事故中,致死率減少高達37%,尤其是車身較高的SUV車款,致死率更因而減少了52%。網路上許多業代說「兩氣囊就夠了」,不,就算車體剛性夠,A柱車門沒變形,撞擊角度離中心有偏差,人頭就會去撞A柱或是車窗,結果導致致命的危機。
我又想起之前6月16日,在三義打滑側撞電線杆的警察,由於缺乏頭部保護,最後還是因為頭部與身體重創而不幸喪生。一位軍人,一個警察,兩個家庭。車子只要兩氣囊,就夠了嗎?
延伸閱讀:一次拆解氣囊、主動安全...等價格!車輛安全配備到底是你買不起,還是車商不給你?
有繫安全帶就夠了,真的嗎?
另一個事件是7月9日,南投台14線62公里附近的車禍,小轎車Livina,一位女性駕駛開車,可能恍神撞到路旁電線杆,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先生多處骨折,到院後宣告不治。
你可以看影片,他開的速度不快,跟前車有保持距離,可能恍神所以撞到電線杆,問題時他的撞擊點是車輛中心,駕駛的太太輕傷,副駕駛先生重傷。你一定會懷疑可能他沒繫安全帶?是的,我又發揮獨立記者的精神,打電話去南投鯉潭派出所詢問,員警告訴我,他們到場時人已經去醫院急救,所以他們不確定是否有繫安全帶。
我再打電話到消防局,幾經轉折,我找到當時的救難的消防弟兄,他告訴我副駕上的先生「有繫安全帶」。我感到驚訝與無奈,他事發地點離榮民醫院不遠,沒有急救拖延的問題,而且車禍時也還有氣息,可見撞擊對人體受創的程度非常強烈。
圖、中央撞擊副駕有繫安全帶卻重傷的案例(轉載自網路新聞)
副駕駛有繫安全帶,市區無超速撞擊,依舊是致命了。太太體諒先生讓先生休息,結果發生這種憾事,你覺得太太會有多難過?
你可能以為我針對這個牌子、這台車,不是的!再看另一則新聞,「男子被超車嚇到自撞,車毀人沒呼吸搶救中」這是台灣賣最好的小轎車Altis,駕駛也是市區開車,結果撞到電線杆到院前就沒有呼吸心跳。也是市區開車有繫安全帶,依舊不幸的事故。
你會說車子撞電線杆一定出事,國產車都一樣。問題是你看這台用了硼鋼的福特Fiesta。人家引擎完全撞凹,駕駛活跳跳還沒事,還自己下來跟人聊天。仔細看看連結內的照片,人家Fiesta的副駕駛氣囊有多大一顆!你還會覺得,自己開的車應該在市區一撞電線杆就重傷嗎?
圖、同樣正撞撞凹引擎室的Fiesta,駕駛沒事
其實「安全帶」也有分等級,像國產車第二排中間都是兩點式,那種在國外已經不用了,會造成腹腔內臟破裂,而現在還有更高級的安全帶,叫做預縮式安全帶,比較安全。國產車配有預縮式安全帶的沒幾台。有繫安全帶很重要,可是國產車連安全帶都輸進口車啊,車體不夠堅固,有繫安全帶,就夠了嗎?
自己好好開就夠了,真的嗎?
7月17日,一對香港夫妻來台看病,計程車閃避不及,撞到聯結車頭。該側的女性乘客頭部重創,最後魂斷異鄉。可能又有人,說撞到大型車,都一樣。可是要注意的是,這台車頭跟車側都受到撞擊,應該是正面先撞,車尾繼續滑行側撞大貨車,因為車子只有兩氣囊,女性乘客縱使有繫安全帶,頭部根本沒有保護,現代醫學雖然很進步,葉克膜很厲害,但頭部重創,再厲害的醫生也不一定能救。
這讓我想起去年12月30日一名日本觀光客的事故,也是沒有車側頭部氣簾,然後外籍人士被撞而喪命。當我正在撰文之時,很不幸地又發生多起大型車的意外事故,7月10日南台灣大貨車衝撞2死3傷,7月17日國道南下小轎車撞貨車,最嚴重的事7月19日仰德大道的22車4死車禍意外。這些大貨車撞小轎車的意外事故,頻繁到讓人心驚。
我的問題是,多數駕駛是好好開車的,也都有繫安全帶。可是街上到處是搶快或是沒有好好檢修的大貨車、大客運、工程車,是怎麼回事?這樣能讓人安心嗎?
要提升國內的交通安全,政府也要提高大型車的保養檢修規範,更要加重業者罰則與連帶責任,然後要提升消費者對於安全的價值觀,才能全面提升交通安全。歐洲針對大型車還強制要求加裝AEB自動剎車系統,就是希望降低大型車的交通事故與致死率。台灣一年到頭這麼多被別人撞的意外,路上三寶又多,完全不考慮車輛的安全性,只要自己好好開,就夠了嗎?
台灣車輛安全沒有任何回饋機制
我一直覺得很難過,人家國外有NCAP會做研究替消費者把關,但我們台灣消費者只能一直靠活體試驗,來提醒自己要重視安全。台灣主管機關似乎也毫不在乎,我們根本沒有一個檢討並研究台灣現行車種交通安全的專職單位,你看不到車禍的車種車款與品牌分析,也看不到車輛實驗室的撞擊成果。
一件讓人遺憾的交通事故,背後是一個破碎的家庭。車子賣給你了,政府抽了貨物稅進口稅了,接下來就是你的事,對車商、政府來說也沒壓力。
這些日子以來,我有點累了,一直覺得自己只是在犬吠火車。其實我大可不必寫這些文章,反正我自己換了夠安全的進口車就好了。但每當我看到那些事故新聞,想到車禍的時候,傷患都是在跟死神賽跑,再多一顆氣囊,再多一點強度,就能替駕駛跟乘客多爭取一點時間,說不一定能挽回生命,幫助一整個家庭。我就忍不住想要罵車商跟政府。
重視安全性的消費者,只好被逼著去買進口車,這對政府跟國產車商有什麼好處?消費者又不是笨蛋,如果國產車夠安全,又有跟國外一樣的安全檢驗,進口車這麼難養,大家為什麼要去買進口車?
居然還有車商表示政府過度保護進口車!台灣既沒有NCAP,交通部不管,立法院不敢得罪金主,台灣國產車的車輛安全要如何提升呢?
如果消費者願意團結起來,向車商要求安全性,能買進口車就買進口車,想買國產車的先暫緩購車、延遲換車。或許有一天,國產車車商會放下硬心,讓心軟下來,提升車輛安全性吧!
最後,這裡有一項國發會的公共政策平台,正在連署TW-NCAP,雖然已經過了門檻,麻煩還是請各位繼續投票支持。說服政府,推動進步的力量才會更強大。
作者簡介_黃紹博
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