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選出你預定想買的A級股清單之後,投資人最常問的問題通常是:「哪個時間可以買股票?要買多少?」或者是「哪個時候應該賣?要賣多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釐清一般投資人對買賣股票常有的一個迷思:以為投資賺錢的人都「預先知道」買賣股票的時間點!這個迷思真是難以點清,總是有人認為投資高手有「抓買賣點的祕密絕技」,而且不會把這些密技告訴其他人。實際上根本沒有人可以預知買賣點!我投入股市十多年來,至今仍然沒有辦法事先知道哪檔股票幾時會漲、幾時會跌。

要怎麼決定買賣時機呢?我用的方式很簡單:「被動等待」。

不必買在最低、賣在最高,相對高低點進出就能獲利

網友sam大的部落格「TJ's Dad」(網址:tjdad.blogspot.tw),裡面有一篇很棒的文章叫做「一個不曾在股市中虧過錢的人」。原文是約翰.特雷恩(John Train)的著作《The Craft of Investing》裡面的一個章節,sam大將它翻譯出來。

這篇文章中的故事充分的說明了「被動等待」的投資方式,內容大意如下(sam大已授權本書分享此文章,完整全文請到「TJ's Dad」閱讀):

美國1961年代,一位營業員看到一個年輕的投資人總是投資虧錢,就介紹一位「從來不曾在股市中虧過錢」的投資老手給他認識。這個老先生剛賣出他全部的股票,並且大方的分享操作內容給年輕人。年輕人看了他的績效非常驚訝,他的整體投資組合獲利高達50%,30檔股票裡只有1檔虧光,但是其他股票則有漲100%~500%的獲利,足以補足虧損還有賺。

老先生解釋他的投資法,他告訴年輕人:每當股市空頭、報紙上出現預測未來股市會創下新低的時候,他就在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的股票裡,找30檔便宜、獲利穩定、沒人聽過但是穩定發放股息的股票,投入5萬美元的投資部位(約等於2015年的新台幣1,200萬元),買進這「一大包」股票,然後耐心的持有,可能是2年、3或4年。

等到股市高漲,新聞紛紛報導即將創下新高點的時候,他就賣出這「一大包」股票,獲利了結!整個操作邏輯就是這樣簡單!

老先生教年輕人,買股票就像種稻一樣,要有季節性;你不可能每天、每週、每月買股票都賺錢,但是只要在正確的季節播種,未來就能收割。同時,你也不可能買在最低點或者賣在最高點,但是你只要買在相對低點,就算對一些個股判斷錯誤也沒關係,因為買進成本相對低,所以你的損失有限。在相對低點買股票,不必因為股價下跌做停損的動作,而是要再度加碼。在相對高點賣股票,不必賣在最高點,因為不管是相對高點或是最高點你都會賺到錢!這樣就可以投資獲利。

這篇「一個不曾在股市中虧過錢的人」講的就是價值投資的交易模式:「被動等待相對低點!」你要等待2件事:大盤相對低點、個股相對低點。

大盤上漲時間多過下跌時間,但跌幅大過漲幅

相對低點怎麼找?每個人都知道股票一定是有漲有跌,但是大部分的人對股價的認知都鎖定在幾個月內的漲跌波動;如果我們用年度的觀點來看股市,結果會如何呢?

表1資料取自證交所網站,我整理了9年來的台股大盤指數資料。只要當年度收盤指數高過開盤指數,就定義為「上漲年」,反過來,就定義成「下跌年」。從2008年到2016年的資料看來,上漲年合計有6年,下跌年合計有3年。

 

其中2008年和2009年因為金融海嘯,以及之後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股市的漲跌幅度都非常驚人,所以這兩年的漲跌幅度算是特例。

如果不看這兩年的話,從2010~2016年這7年來,上漲年度有5年,下跌年度有2年,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上漲年的次數多過下跌年的次數」。

雖然上漲年的次數多過下跌年的次數,但是下跌年的「跌幅」都遠遠超過上漲年的「漲幅」。我們可以看到表格資料顯示,下跌年的2011年跌了1,967點,2015年跌了904點,跌幅分別是-21.76% 和-9.73%。而2010年和2012~2014年這些上漲年,漲幅則約600~900點,漲幅約8%~11%左右,2016年也是11%左右。

為什麼跌幅會大過漲幅?有一種說法是「利多總是逐漸醞釀、利空總是突然發生。」股市上漲的力道需要營收、財報獲利的成長消息推動,而這些都需要時間發酵;但股市下跌的情況是一種情緒上的恐慌,恐慌會讓人的判斷出錯,看到股價大跌,心就會慌張,因此跌幅才會又快又猛。

觀察近年大盤最低點,靠近低點時即可逢低布局

接著我們觀察2010~2016年的最低點,可以發現,除了2014年的低點是8,230點,其他5年來不管是上漲年還是下跌年,低點幾乎都在碰到7,000點~7,700點左右:

2010年碰到7,032點;
2011年跌破7,000點,來到6,609點;
2012年跌破7,000點,來到6,857點;
2013年跌到7,603點;
2015年最低掉到7,203點;
2016年最低掉到7,627點。

所以你可以建立一個很簡單的買進策略:「接近7,000點的時候就準備買進!」這個7,000點也許是7,700點,或者是7,500點,又或者是7,300點,根據當時的情況自行調整。但是千萬不要一次買足!你可以一次建立30%或者50%的部位,之後分批買進。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大盤7,000多點還是很高啊?近年投資人有一個「等崩盤」迷思,這個迷思就是:「我等崩盤再來買股票,例如等大盤跌到5,000點或者6,000點再進場好了!」

如果你設定5,000點再買股票,那麼2010年以來你將完全沒有進場點。如果你設定的條件是6,000點再買股票,那麼2013年之後你仍然沒有進場點,因此你會錯過之後的所有上漲獲利。同時在這段時間,通貨膨脹會每年以2%~3%的複利效果來侵蝕你的購買能力,到最後你會發現手上的錢愈來愈薄,能買的東西愈來愈少!

反過來想「何時不要買進」?買點應避開相對高點

另外一個常聽到的問題則是:「現在是8,000、9,000點,我知道股市漲高了,那還可以買股票嗎?」這個問題顯示投資朋友進步多了,起碼大家都清楚相對高點有風險。那我們把這幾年的高點資料抓出來比較一下:一樣看2008~2016年這9個年度的最高點數據,你會發現這9年以來,竟然有6次碰到9,000點左右(包含2010年的8,990點)!難怪投資人老是認為股市在相對高點!

但是奇怪的是,每年有相對高點也有相對低點啊,怎麼相對高點想買股票的人就增加了呢?更有另一種存股概念說:「反正沒辦法知道股市的高低點,所以就算8,000點、9,000點也可以存股,只要買好公司,公司就會幫你賺錢!」聽起來有道理,但是我不完全認同,雖說好公司買在高點也能賺錢,但是我認為,在相對低點買入會更有勝算。

本書研究了2006~2010年這5年內有3年以上是A級的88間公司,我們來計算一下,這88檔個股樣本,分別在2011年用兩個相對高低點買進,持有時間1年,然後看賺錢的有幾家、虧錢的有幾家?

由於2011年是個下跌年,開盤是9,039點。2011年4月1日大盤收盤為8,705點,我們可以把這個位置認定為相對高點。因為就一般投資人來說,會將這種9,039點下跌到8,705點的情況,視為回檔點而買入,因此用這個當計算基準很符合人性。

相對低點則設定在2011年9月30日,大盤收盤為7,225點,當大盤從年初高點跌入7,225點視為相對低點,而當年12月底收盤價為7,072點,因此這樣的計算基準也很符合常態。

表2是我整理出來的88間公司持有1年的報酬率,你可以看到,如果買在相對高點8,705點,持有1年後賺錢的家數只有34家、虧錢家數54家。我們假設你從88家公司裡面隨機挑出個股放1年,那麼挑中賺錢的機率只有38.6%,獲勝機率不到4成。

如果買在相對低點的7,225點,持有1年賺錢的家數則增加到67家,所以你挑到賺錢公司的機率提高到76%,和買在相對高點不到4成的獲勝率相比,大幅提高近1 倍!

 

選擇低點比研究個股更重要,耐心是獲利關鍵

如果你在相對高點進場,你要花非常多的心血,才可能挑到能賺錢的股票;如果你在相對低點進場,你就算不用太辛苦,也能挑到賺錢的股票。

因為在相對高點時,大盤高估的股票就變多了,你很難有安全邊際;但是在相對低點時,有安全邊際的股票就變多了,柿子挑軟的吃,我當然選相對低點入場!

有一句話叫做「選擇比努力重要。」用在投資上,選擇相對低點比努力研究個股還重要!投資不是智商160打敗智商130的遊戲,耐心等待相對低點的良好性格,會是提升獲勝機率的最佳武器!

也許有人會問:「你怎麼知道幾時會出現相對低點?」我當然不知道「幾時」,我只知道「每年都會出現相對低點」,然後把這些資料記錄下來,這樣就能幫助我做好買進的決策,讓統計資料幫助我投資順利!

投資要成功,你就不能人云亦云,你要做和其他人不一樣的事情!不只是不一樣,還要做正確的事;要做正確的事,你就要能正確的運用邏輯和資料!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合夥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說過:「成功投資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擁有良好的性格,多數人不是按捺不住,就是擔心過度!有良好性格的人才能拿著現金在那邊什麼都不動,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投資機會。」這句話當真是被動等待相對低點的最佳註解!


書籍簡介

書名:雷浩斯教你矩陣式存股法年賺18%
作者:雷浩斯
出版社:Smart智富
出版日期:2017/03/23

作者簡介

現為專職投資人、投資講座教師;畢業於師範學校,曾任遊戲公司美術設計、電腦補習班教師。2001年投入股市,2005年採用價值投資法,2010年底投資收入已超越本業薪資。他同時使用波段投資、長期存股兩大策略,截至2016年,個人資產年化成長率約21%。

著有《雷浩斯教你小薪水存好股又賺波段》、《雷浩斯教你六步驟存好股:這樣做獲利就翻倍》、《雷浩斯教你 矩陣式存股法年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