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年多以前,一位我不認為他會有財務問題的高所得朋友找我,說想要請教理財的問題。
他說,一直以來都覺得投資自己最划算,所以每年花兩成的收入投資自己,收入也的確越來越高了,但是努力了十年,卻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累積下來。投資自己的部分因為時代變遷太快,其實也只能一直持續下去,專業上或人脈上看似有累積,但是卻又處在一種你一旦停止,就會開始落後的可怕局面。最近常常半夜被自己的處境嚇醒,發現自己好像站在懸崖邊,一不小心就會摔落谷底。
在一個不斷變動的世界,只投資自己已經不夠
的確,投資自己是最划算的投資,但是處在一個不斷變動的世界,一些比較不受外在環境影響的積累卻變得更為重要。專業能力固然有很強的變現能力,但是卻也很有可能被時代所淘汰。柯達不敵數位攝影的潮流,Nokia不敵智慧型手機的演進,任何當下所以為的專業,其實都有可能被新的技術所取代而失去價值,甚至過去曾經存在的特許資格在去除管制或門檻降低後不再能賺取高額的資訊落差財,許多傳統媒體人都已經受到網路的衝擊,這甚至不是投資自己就足以追趕得上。
大家都知道沒有一技之長的人看似很容易在職場上被淘汰,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因為他們沒有一技之長所以什麼都可以做,而職場上總有一些不需要專業的雜事需要人做,只是這些工作的收入並不高,所以對於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來說,可能就是轉換工作而已。
有一技之長的人,則看似處於一直被需要而很有價值的狀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能做的事情其實很獨特,一旦不再被需要或是在市場上不再有價值,他們就真的被淘汰了,而曾經高收入的專業人士又很難去做那些不需要專業的低收入工作。換句話說,專業的高收入族群,其實更脆弱。除非你認為自己的專業可以維持一輩子,不然只投資自己是絕對不夠的。
累積資產最重要的不是致富,而是打造人生的安全網
大家都知道,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錢有一個很大的用處,那就是讓你能夠安心。收入越高的人,就像是站在越高的懸崖邊,需要一定的資產規模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需求。想想看,一個外科醫生如果手突然因為車禍受損了,有多少的機會能變成奇異博士?這時候擁有足夠的資產,就能提供自己在發展第二專長的過程中,所需要的生活費與學費。
對於小資族來說,要邁向「有錢人」的第一步就是開始累積資產,然後產生的被動收入才能拿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但是對於專業人士,是不是就不需要累積資產呢?畢竟,如果月收入幾十萬,其實一個月的收入可能都夠一整年的生活支出了,這種情況下,累積資產或是冒險投資,都是沒有必要的吧?
其實這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會因為收入高,就不去買保險嗎?雖然自己可能每個月賺幾十萬,但是在罹患癌症之後,還能繼續賺幾十萬嗎?這時候可能是反過來,每個月需要幾十萬的醫療費用,如果沒有買保險或是累積資產,該怎麼辦呢?而對於高收入的族群,買保險是最好的選擇嗎?其實最好的保險,一直都是自己戶頭裡面的錢啊!
所以對於高收入族群來說,並不需要特別強調高報酬,因為高收入就足以致富,所累積的資產,要透過多樣分散的資產配置,讓自己的資產可以穩健成長,別單壓單一國家、單一匯率或單一產業,更別投機,而是讓自己在各種情況下都能保有足夠的購買力,打造一個人生的安全網。
投資自己和累積資產,誰先誰後?
所以有人會問,那要先投資自己還是先累積資產呢?絕對是投資自己為優先,例如投資自己可以讓月收入從三萬變成五萬,那對於將來累積資產也會事半功倍。但是投資自己也會有瓶頸,例如一開始可能付出十萬元的學費就可以提升一倍的收入,但是後來可能付出一百萬都不見得能提升一成,這時候其實就可以開始把重心擺在累積資產,但並不是不要投資自己,而是這時候「保本、守成」的重要性和效益高於「升級、成長」。
就像是保險,也要階段性的規劃。一開始還沒有累積資產,許多財務風險都要透過購買保單來處理,但是當資產逐漸開始累積,保單的重要性其實就逐漸下降了。想想看,如果已經累積了三千萬的現金,那麼三十萬的保險理賠真的很重要嗎?更何況,有許多風險其實是沒辦法買保險的,像是訴訟、商業合約的糾紛,這時候自己所累積的資產,才是最能讓自己安心的「保單」。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