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剛拿到第一份工作收入的佳佳,正拿著計算機躊躇著,扣掉房租、給父母的孝親費、儲蓄費及生活開銷,每月僅剩3,000元,她想加買定期壽險與醫療險來增加保障,保險業務員卻說這樣的預算太少,她心想,有沒有什麼可以用小保費來增加保障的辦法呢?

對新鮮人或小資族來說,收入不高,每一筆支出都要錙銖必較,雖然定期壽險再附加定期醫療險,保費已較用終身壽險附加終身醫療險省很大,但是其實還有更精省的做法,就是透過投資型保單或類全委保單,搭配內扣式附約,最低月繳3,000元,就能同時享有基金投資、壽險及醫療險保障3重效用。

合庫人壽通路輔銷部經理鍾敏佳表示,「附約」泛指不能獨立投保的契約,保戶必須先買一張主約保單,才能投保的保險契約。一般來說過去附約保費大多採「外扣式」投保,也就是每投保一張附約,保戶必須多付一筆保費。

 

但現在市場上出現「內扣式」附約,通常以投資型保單或類全委保單當主約,內扣投保的醫療險或重大疾病險附約,其好處是保戶投保後,不必額外繳費,保費直接從主約保單的帳戶價值中扣除。

鍾敏佳認為,沒時間研究、又想同時兼顧投資與保障的人,以及預算有限、不想保障縮水的人最適合投保內扣式附約。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李安昇就實務面指出,若想省保費又享高保障,建議可透過內扣式附約,讓荷包再精省,保戶在35歲前這麼規畫,尤其划算!

只是投保內扣式附約,須特別注意以下要點:

1.注意主約、附約限制:想投保內扣式附約,必須採「主約+附約」規畫,但要注意保險公司的限制。以主約來說,目前僅限「類全委保單」與「投資型保單」,其他主約保單不可承做,而且不是每一家保險公司旗下的所有投資型保單或類全委保單,都開放民眾用內扣方式加買附約。

至於搭配的內扣式附約,不是統統都能附加,例如保險公司會限定自家的類全委保單只能附加內扣式的意外險附約或是重大疾病險附約,其他附約不承保,建議民眾投保前最好要問清楚。

2.留意附約保障的上、下限:內扣式附約因為設計較單純,因此只提供保戶基本保額,且設有上、下限。以內扣式1年定期重大疾病險附約為例,0歲~35歲投保,保額最低50萬元,最高100萬元;36歲以上投保,保額最低25萬元,最高100萬元,也就是保戶若買超過100萬元保額,必須另外加買其他保單。

3.附約是否載明保證續保,以及最高續保年齡:目前保險公司開放採內扣投保的附約,大多是「1年定期型」的保單,也就是1年1約,保障非終身。李安昇建議,選擇1年定期型保單投保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保單條款是否載明「保證續保」,也就是1年滿期保證可再續保;②續保年齡愈高愈好。因保障非終身,續保年齡最好高於75歲;③保費每年成長。1年定期型附約,每年保費都會調漲,保戶應注意在特定年齡,如50歲後,年繳保費占比是否過高。

4.帳戶價值歸零,保障恐失效:最後,則是需時時注意主約,也就是類全委保單或投資型保單的帳戶價值夠不夠給付這張附約的保費。因為附約保費每月從帳戶價值中扣繳,而帳戶價值受到投資盈虧產生變化,若當月扣繳日,帳戶價值因投資虧損而變為零,保險公司扣不到保費,會先以掛號信通知保戶補足帳戶價值,若保戶在收取信件隔日起計30天內都未補足帳戶價值,保單就會停效,失去保障效力。

對此鍾敏佳建議,通常類全委保單,會同時連結發放提解撥回金的配息帳戶,以及將提解撥回金拿來買單位數的配權帳戶,保戶在投保時,可跟理專或業務員溝通,將10%的提解撥回金,放在配權帳戶中,90%則配置在配息帳戶中,這樣既能確保帳戶價值每月有金額流入,又能領到現金,此配置比例可依個人需求,隨時向保險公司申請調整。


作者簡介_Smart 智富月刊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網站:Smart 自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