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請點此:https://goo.gl/gWGQeF
最近Vanguard在一篇研究報告中,比較了指數型基金與主動型基金投資人所拿到的報酬,和基金報酬的差別。
這裡要先解釋一個重要概念。基金投資人的報酬和基金報酬是不一樣的兩件事。
一般我們看到的單年基金報酬,是假設從年初就投入,一直持有到年底的報酬。
但投資人未必會年初就投入,然後持有滿一年。投資人很可能在年中買進跟贖回。
假如投資人在這一年當中,基金跌到低點時,投入比較多的資金,那麼他拿到的報酬會比基金報酬高。但假如投資人在基金爬到高點時投入,那麼他的報酬會落後基金報酬。
換句話說,假如一個投資人沒有紀律,容易受市場起伏影響心情,上漲就看好,跟著買。下跌就看壞,跟著賣。表現出這種追高殺低的行為模式的話,他的報酬率會落後基金報酬。
(相關討論可見基金報酬率的新概念—投資者報酬率)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被動型基金的成果,如下表:
上表中的紅色數字代表的是該類型基金終止於2015年8月的十年期年化報酬。譬如為最左上角的6.1,代表美國股市大型價值類股指數型基金,平均年化績效是6.1%。
藍色數字則是代表該類型基金投資人所拿到的報酬。
黑色數字則是投資人報酬減去基金報酬。
可以看到,在大型價值、大型成長、中型成長、小型成長這四個類別,投資人報酬都是勝過基金。但在其他五個類別,則是投資人報酬落後基金。
接下來我們看主動型基金的狀況。
從上表可以看到,主動型基金投資人的績效在九種基金類別全都落後基金成績。而且落後幅度普遍比被動型基金要大。
我們比較上兩個表格的紅色數字,也就是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績效的差別。如下表:
表格中的數字,是指數型基金減去主動型基金的成績。譬如表格左上角的數字是0.4。代表大型價值類股基金中,被動型基金的平均成績贏過主動型基金0.4%。
九個基金類別中,大多是正數。也就是大多都是指數型基金勝出。
接下來我們比較此文最開始的兩個表格中的藍色數字,也就是主動型基金投資人和被動型基金投資人績效的差別。如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到,除了中型價值和小型價值這兩個類別之外,主動型基金落後的幅度都變更大了。
這個研究與統計指出了一個重點,那就是,主動型基金不是只有一個「績效落後指數」的問題而已。它還帶給投資人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更容易表現出追高殺低的行為。
為什麼?
【看更多】
投資人為什麼會買主動型基金?通常有兩個理由:第一,期待勝過市場的報酬;第二,被推銷。聽人推銷買進基金,會發生什麼後果?
所以假如有人跟你說,選基金不用管主被動,有紀律比較重要。這恐怕也有違事實,為什麼?
本文獲綠角授權轉載,原文:指數型基金的雙重領先優勢(Active Mutual Funds Disappoint Investors)
作者簡介_綠角
綠角,譯自英文Greenhorn,意為新手。作者期許自己以新手的謙虛態度,不斷在投資世界追求新知。個人部落格「綠角財經筆記」自2006年成立以來,已經累積超過1800篇文章。是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分享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ETF與美國券商投資經驗的網站。希望藉由文字與更多朋友分享,以投資人觀點出發,沒有利益衝突的看法與知識。
著作:《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
部落格:綠角財經筆記
《綠角的基金8堂課》2016新版自序──不變的原則,更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