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釣魚 賺錢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我們常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股市會提前反映前景。股市漲跌在某一層面代表了國家的經濟,也是企業的競爭力,人民信心的指標。在漲跌背後,成交量更是國家經濟動能的重要指標。

近年台股成交量逐漸走低,資本市場萎縮越來越嚴重,各種振興股市的策略,都無法避免台股的脈搏越來越弱。當指數向上攀登的同時,真正在漲的股票卻只有兩三成,這並不是健康的金融市場該有的現象。

以最近來說,台灣加權指數從六月初開始步入多頭,一路從8500漲到9200,再加上除權息蒸發的點數,更是上漲超過10%;照理說市場應相當活絡,許多股票大漲,投資人多多少少都賺到錢。但實際上有漲的股票就特定少數,超過一半股票幾乎都沒什麼波動,許多上市公司淪為「昏迷股」。

2014年第一季,日平均成交張數小於100張的股票約有170家,到了今年第二季增加三倍,占整體上市公司比重從10%飆高到30%。今年第二季,台股有超過1/5股票日均量低於100萬元,也就是說,台股1,600多家上市公司當中,已有22%的公司乏人問津、形同下市。

讓我們配合下面這張圖回顧兩段過去市場上漲的日子: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緩步漲了將近一年,指數從7000一路爬到9800點,平均成交量超過1000億,在最後連續大漲噴出期間,更是動輒兩三千億的成交量。

這樣的成交量是過去台股的正常情況。一方面有人願意拉抬,一方面也會有其他參與者願意追隨,資金不斷到處流動,在各類股間不斷輪動,漲跌此起彼落。健康的股票市場首要條件,就是流通性足夠,參與者眾多,買進股票能順利賣掉,不會有過大的滑價,也才能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場。

到了2013年,市場進一步萎縮,從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加權指數緩步漲了將近一年,指數也從8000點往上靠近9600點,平均成交量約1000億,大量則靠近1500億。

在這個時期,儘管大盤不斷上漲,但許多小型股已不像以往那樣活潑,大漲的股票,常常是小型投資人買不起的高價股或特定幾支權值股,看著大立光不斷創高卻無法感受到大多頭或成交量很活絡的氛圍。

到了2015年4月,加權指數用1500億大量站上萬點,相較於過去整整萎縮了一半,隨後撐不到兩天就崩盤了,一路回到7000點,這都是過去不曾出現的現象。

這代表了,市場上流通資金有限,真正願意進場的散戶相對少很多。法人外資或大戶不願意進場買小型股,因為就算拉抬上去,沒人願意推升股票到更高價,而這些小型公司若沒有令人太驚喜的獲利成長,往往就淪為「昏迷股」。

外資持有台灣指數期貨多單,並拉抬股票現貨,就只能用最省力的方式拉抬權值股。最近常能觀察到,指數總是一早跳空開高,接著量能不足被殺回原點,盤中甚至常不太有波動,到了下午1時25分最後一搓再偷偷用些許資金將指數拉抬上去,製造一種上漲的虛假情況。

股市交易量萎縮,台灣在大摩MSCI的權重一直調降,外資紛紛收攤退場,資金重心不需要放太多在這裡。像今年巴克萊撤台,許多外商銀行逐漸縮減分行家數,經濟動能更加減弱,出口不振。

作為投資人,在市場成交量不足情況下,選擇小型股投資能抓到股價翻倍再翻倍的機率比過去小太多。除了可以投資近年來盛行的高殖利率績優定存股,更該將眼光放遠到全世界,這也是為什麼開外國券商帳戶的人越來越多。

我們無法改變現狀,但能利用這個契機去改變,提升對市場的敏銳性,並多嘗試,在好的時機來臨時才能搶得先機。


作者簡介_Mr. DW

台大電機學院理工碩士背景出生,經歷過工程師生活,也曾赴紐約讀商學院並在華爾街任職過美股當沖交易員,擁有十多年台灣股市投資經驗,現正自行創業兼任金融市場交易人。希望藉由多樣化的背景經驗提供一些思維與分享多年投資理財的經驗,一方面可以檢視自己,另一方面也能夠激發不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