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ND Strupler@flickr,CC BY 2.0
景氣不好的時候,大家都在討論省錢。
我有一個朋友,很愛省也很會省,最喜歡強調「能省則省」,遇到「稍不節儉」的朋友(包括我本人),不免要聽她訓誨幾句:
「幹嘛買全新的呢?買二手的就好了!便宜又環保。」
「不用幫小孩買新玩具、新衣服啦,去要免費的就好了!」
「你就是不夠省,才存不了錢啦!」
其實,別人要怎麼省錢,省了多少,外人管不著。但我這位朋友可能從沒有想過,省錯錢,才是最浪費的!
什麼叫做省錯錢?為了10元特價早餐,請假去排隊;為了1包省5元的衛生紙,跑好幾家賣場;貪小便宜買雜牌家電,用沒多久就壞了,搞得生活品質超差……
與其費盡心力省錯錢,不如找出一套花錢的判斷標準。
我發現,財富管理能力越好的人,懂得衡量價格與價值的差別,作為消費的判斷依據。他們不會擔心「一時錯過什麼特價」而衝動購物,也不會因為「買貴了一點」而灰心,他們消費時姿態從容平和,因為眼光精準,東西用得好,也用得久。
此外,懂得控制支出的人,未必都是「克勤克儉」的人,相反的,他們大多是過著有生活品質的聰明人。
為何他們能如此從容優雅?因為他們明白並徹底執行「正確花錢」。
因此,當他們掏出錢時,思考的不是「能省則省」,而是判斷這筆支出,究竟是「消費」、「浪費」還是「投資」。
如何判斷?分享兩個大方向原則。
一、 對支出心存疑惑;將無謂的開銷轉為「投資」!
所謂「浪費」是指生活中不需要的東西,「投資」是指對未來有利的支出,至於「消費」就是生活所需的購物,但不具生產性。
每次消費前,都要問自己,這是「消費」、「浪費」還是「投資」?這就是最簡單的判斷方法。
以我為例,每天買咖啡是我的固定支出,對某些人而言,咖啡錢是「浪費」,但對我來說,卻是一種「投資」,因為每天早上喝咖啡讓我心情愉悅,做事專注,工作表現更好,業績好,獎金自然多。
因此對我而言,這筆「支出」不會影響我的財務規劃,反而是生財的幫手,而且少買100杯咖啡,我不會更有錢,多買個100杯,我也不會破產。那麼,就不必特別省。
但同樣的咖啡錢,對你而言若是「浪費」,那麼,你就該把這筆開銷省下來轉作投資。
二、掌握消費次序;考量是價值還是價格問題!
有些東西價格高,但價值更高,有些即使價格非常便宜,價值卻可能很低。
一堂12小時的理財課,和兩雙高跟鞋,都是4千元,如果只有一筆預算,很多女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買鞋,卻忘了鞋子她早就已經有了,不買新的不會怎樣,卻沒有想過上課學投資理財,以後就有買不完的鞋子。
相同的價格,價值截然不同。不是不能買鞋子,是次序問題,你應該先選擇價值高的。
「錢花在哪,比花多少錢更重要。」就是說這個道理。
下回再遇到比自己省的人,不必覺得自卑灰心。記得告訴對方,省錢不用省得如此狼狽,正確的花錢,反而更能加快財富累積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