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來,台灣通貨膨脹主要落在-1〜2%範圍,央行總裁彭淮南控制通膨的能力,其實相當理想。圖片來源:dreamstime
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產業要能維持健全發展,必須靠政府各部門正常發揮功能,同時各部門要能分工合作,才能讓一部規模非常大的國家機器運作出最高效益,就像人體各器官一樣,大腦五臟和每個器官各自運作,但又彼此互相配合,才能讓人健康活下去。中央銀行也是國家的一個政府部門,央行主要功能是發行貨幣、穩定物價、維持金融穩定、保管黃金、管理外匯市場,能力範圍有限,所以不能把所有國家經濟問題歸咎到央行身上,就像我們不會把高速公路塞車或國家教育問題推給央行一般,因為央行的主要功能不在交通或教育領域,術業有專攻,如果要批判央行失職,必須了解這層關係,針對央行的職責做批判。
台灣房價相當高,相對於大多數人民薪資,更是高不可攀,許多坊間評論都會責怪央行的利率政策,造成台灣高房價,因為利率低,融資借貸壓力相當低,造成游離資金氾濫,造成台灣房地產被大肆炒作,所以央行是問題根源,但仔細觀察國外例子,大型經濟體中,日本的利率長年接近零利率,2015年以前是利率最低的國家,但日本有房價高漲嗎?並沒有,日本政府甚至困擾房地產市場長期維持低迷的問題,極低利率沒帶給日本高不可攀的房價,那麼高利率的國家呢?
以澳洲為例,澳幣匯率長期維持相對高水平,甚至是外匯市場的高息貨幣,但澳洲房地產有因為高利率呈現低迷嗎?從許多統計資料來看,顯然沒有,甚至國際熱錢容易被澳幣高利率吸引,前往套利息差,進而推升澳洲房地產價格,所以房地產價格和利率的高低,並不能直接歸咎為反向的關係。
推升房地產價格因素相當多,不能單從利率判讀和推論,這是謬論,低利率造成台灣的資金浮濫,假設你是持有這些龐大游離資金的投資人,你會如何在金融市場上套利,自然是最穩健的商品上,近十多年來,台灣行政院透過稅制改革和放任房地產炒作,卻沒有在社會住宅努力執行增加供給,讓房地產成為最有爆發力的升值資產,對於投資人來說,資金自然是錢進房地產業炒作最有效率,所以問題不在央行維持低利率環境,問題在,為何台灣唯獨房地產業最有成長前景,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何無法有比房地產業更高的投資報酬率,吸引這些游離資金投資。
澳洲房價與住宅負擔能力
淡藍色線象徵房價指數;土黃色線指可支配收入,左邊的軸是淡藍線和土黃線使用,是index的量化概念。綠線是比值,以收入來衡量買房需要多少時間,這個比值是看右邊的軸。資料來源http://www.smh.com.au
挪威、澳洲、加拿大及法國房價指數(代表色依序為藍黃綠紫)
圓形符號指該國央行升息時間點,三角形符號指房價指數前波高點。資料來源Charles Schwab, Bloomberg data as of 2/28/2015.
台灣的房地產價格高漲,也不適合用來推演為台灣的物價膨脹非常高水平,從數據統計來看,2000年以來,台灣的通貨膨脹主要落在-1〜2%的範圍,以已開發國家央行的溫和通膨2%目標來說,台灣央行控制通膨能力其實相當理想,那為何大部分台灣人依然會認為,台灣物價高漲呢?
200001〜201605台灣通膨率
資料來源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關鍵在台灣的薪資水平十多年來都沒有明顯成長,企業有賺錢,但勞工沒有雨露均霑分享經濟成長果實,但這是台灣央行的職責所在嗎?我認為不是,從早年勞工局到如今的勞動部,十多年來,台灣勞工運動相當低迷,政府始終站在資本家立場,打壓勞工福利,不管是哪個政黨上台執政,都是偏右派政府,台灣沒有左派政黨,也沒有掌握實權且替勞工爭取權益的政府單位,長期以來,勞資協調和勞工基本薪資的主導權,幾乎都落在資本家手上,雖然台灣政府有勞工委員會,但勞工委員會從來都是站在資方立場與勞工談判,能替勞工說話的工會組織,在台灣的企業界基本上嚴重缺乏,勞資雙方從來沒有站在對等立場談判,也沒有爭取到應有權益,所以不管台灣央行匯率控管如何,不管上市櫃公司有無營運獲利,基本上都無法明顯帶動台灣勞工薪資大幅成長。
台灣低薪環境,實在不能怪央行,真的要找問題機關,那肯定是勞動部,低薪和財富分配不均,不能怪匯率貶值,如果匯率不貶值,薪資就能穩定成長,貧富差距就能縮小,那麼匯率和美元掛鉤的香港,為何貧富差距會如此大?根本問題還是在稅制和政府的勞工政策,嚴重偏向資本家。
縱軸數字單位是指數,以2004年為index 100,各國的房價自己和自己比,以法國為例,2008年index是150,也就是相對於2004年的100元,2008年已升值到150,漲了50%
至於台幣貶值,會造成台灣人民購買力下降,這更是荒謬之談,如果單從經濟學思考,可能會誤以為,匯率升值國民購買力可以提升,但實務上,從產品進口到終端銷售,如果不是賣家壟斷的市場(例如原油和水電),最能影響價格的還是供需平衡。就像歐元兌台幣出現貶值,只要台灣人購買歐系進口車的需求還在,那麼歐系進口車的價格不會因為歐元大貶而反映在售價上;同樣地,只要台灣人購買日系化妝品的需求還在,那麼日系化妝品的價格也不會因為日幣貶值而跟進降價,進出口商品的價格決定因素,背後有太多的商業機制影響力,並非只看匯率升降而已,匯率貶值未必會導致國民購買力下降,這是常見的錯誤觀念。
其實央行的工作主要是穩定匯率和物價,維持金融市場穩定,政府還有經濟部、交通部、經建會、勞動部等許多部門,各司其職。台灣許多產業近年來營運效率變差,於是許多資金都前往房地產套利,這是產業發展失衡的惡果,跟匯率、利率的關係沒那麼大。如果台灣的產業發展繼續失衡,不管台幣是否貶值, 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機率相當高。真正的問題不在匯率,而是產業失衡,匯率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相當重要,但匯率過度貶值或過度升值,對國家經濟發展都不是好事。最好的情況,還是讓匯率回歸符合國家經濟成長的水平,把國家經濟問題一股腦推給匯率或央行,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作者簡介_Joe
台灣最大國際商品部落格主編,曾任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財訊雜誌、今周刊、天下雜誌、非凡周刊等媒體特邀財經作者。專長為全球人口結構分析與統計、各國總體經濟和趨勢分析、波浪技術分析、全球外匯系統、美股ETF商品操作。著有《看線圖輕鬆賺外匯》、《看線圖高效率賺外匯》、《自主投資之鑰》。
個人部落格:http://blog.moneydj.com/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