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數錢
圖片來源:dreamstime

上篇文章投資突破5個障礙讓你安穩退休,William Bernstein在他的書《If You Can: How Millennials Can Get Rich Slowly 》中提到投資不用太高深的操作技巧,只要你願意固定每月把收入的一定比例拿來儲蓄投資,選擇低成本的指數化基金ETF的資產配置,長期下來就可以讓你的退休準備累積相當的金額,過個安穩的退休生活。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這樣的長期投資策略一點都不花俏、要做到一點都不困難,但是一般人無法採用這種長期投資策略,有五個障礙需要去突破(編按:前兩點在上篇文章已提到),第三點是:

3. 那些忽略金融歷史的人會再度嘗到投資苦果

對於個別投資人來說,他們對經濟情勢與股市投資報酬率之間會有一些不當的聯想。一般會很自然認為經濟前景看好,股市也必定大有可為、投資報酬一定不錯,但事實正好相反,如果市場一片大好、晴空萬里無雲,未來股市投資是看空的,而股價如果像溜滑梯一樣下跌,未來投資報酬率行情是看好的,在平靜無波的水裡往往釣不到大魚,反而是暴風雨的水域,大魚才會出現。

就像1990年時,每個人以為網路將改變一切、投資網路股會大撈一筆,它的確改變了人類,但是對股市投資卻沒有多大助益,甚至在接下來的10年都帶來負報酬,不過如果在經濟大蕭條及上次金融危機時入場買股票的投資人,後來都獲得可觀的報酬。

這當中的原理是:當經濟情勢悲觀時,風險看來很高,因此股票必須有高報酬才能吸引人家來投資;相反的,經濟情勢看來非常安全時,股票會變很搶手,未來報酬就不會太高,投資獲利的定律是永遠買在股價的低點,等待股價反彈你才能得到超額報酬。

1929年Joseph Kennedy(美國甘迺迪總統的父親),被問到他怎麼知道在經濟大蕭條前一年就賣掉股票,他說當擦鞋童也在叫他買股票的時候,他就知道那是該出場的時機了。大眾對股票有興趣,跟股票的低報酬率有什麼關係?在市場中如果要推升資產的價格,就必須要有更多的投資人加入,當每個人都蜂擁去買股票、不動產、黃金等投資標的時,以後就沒人加入了,最後往往是天真的、沒有經驗的投資者成了最後一隻犧牲的老鼠。

當你要找住宿的飯店、看電影、找醫生時,你找朋友推薦是對的,但在金融投資正好相反,當每個人都熱衷於股市時,你該知道那就是你該出場的時機了。所以為什麼巴菲特說,當每個人都貪婪時你應該感到畏懼,而每個人都畏懼時你才應該貪婪。

而你能夠判斷市場是否過度樂觀或悲觀,代表著你應該利用它來選擇投資進場時機嗎?不是的,你應該利用這種對金融趨勢判斷的專業,來穩定你的情緒,讓你的投資配置更為平穩。讓你在每個人都很樂觀時,你不會貿然投入資金,或是在風雨欲來時,急著去賣掉你手上的股票。

你應該維持的資產配置是:美股、國際股市、美債各1/3的比例(作者所建議的美股ETF、國際股市ETF、美國債券ETF各佔1/3的資產配置),這是有效的市場投資策略。這代表你要在股價嚴重下跌時進場多買股票,而市場價格上揚,看起來很多人可以因此獲利時,你就應該出脫一些股票了。所以了解金融趨勢歷史的目的,就是讓你有勇氣去執行買低賣高的投資策略,並且可以自律地去維持固定的股債比資產配置。

4. 投資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

遠古時代,人類生存最大的危險是被其他人類或掠食性動物攻擊,因此面對威脅必須快速反應。但是人類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以致於現在的後工業時代,人類的健康改善了,壽命也延長了,面對生存與生活品質的決定,已經變成是一個需要長期的決策來因應了,而且可能必須是長達數十年之久,投資就是這個樣子的。

在財務行為上,人們對投資往往過度樂觀,我們通常會用最近的經驗去推斷投資市場未來的發展。人類又是喜歡追求經驗模式的靈長類動物,在投資上往往把一些實際上不存在關係的事件建立連結,事實上在金融市場發生的事件,有95%都是隨機的一種雜訊,但投資人卻深信他們已經找到有跡可循的模式。

想想看,你的退休規劃可能是你從25歲工作開始,每月撥出收入一部分做投資直到65歲退休,那時你沒有了工作收入,要靠這筆以前所累積下來的退休準備金,來支應你的退休生活。退休後,你可能還有30年生活要過,這麼長時間的投資策略,跟你可能每天看盤殺進殺出、賺點小錢的操作策略肯定是不同的。

當你年輕有工作收入時,你可以選擇積極型的投資配置,追求較高的報酬率,偶爾有虧損發生也都可以應付,因為你還有工作能力、風險還承擔得起,且距離退休年限還久,你還有時間等待投資報酬回復到正常水準。

但是當你退休了,每月靠這筆退休準備金過活,你還能承受大起大落的投資波動嗎?答案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投資策略、投資標的等要依照不同的財務目標、不同的人生階段做不同的因應,而投資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指的是:投資人往往不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是什麼?需要的投資策略如何?因此只能隨著市場上充斥的資訊、市場雜訊,與刻意美化的行銷資料做投資,這樣到時候財務目標的完成度當然不可能會理想的。

5. 慎選金融業者從業人員及投資標的

作者在最後一個段落對金融業大加撻伐,要投資人遠離所有的經紀商、投資顧問等等,認為金融業者都是要讓自己荷包滿滿、把投資人的錢放到業者自己的口袋去。對此筆者倒不是這麼悲觀,金融業者還是有相當的功能存在。況且每個行業都有不肖份子的存在,但是兢兢業業守本份的從業人員也不在少數,身為投資人對金融業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不要落入陷阱才是自保之道,幾點需要留意:

(1) 注意不當的操作方式

很遺憾的是:多數銀行業者現在都還是採取以佣金、手續費等多寡來計算理專的獎金,而不是採用客戶總管理資產的規模(Asset Under Management ,AUM)來計算獎金,這明顯會有利益衝突的存在。為了增加手續費收入,理專可能傾向於鼓勵客戶多做交易、以增加銀行手續費收入,而這樣的交易進出對客戶來說,也許是沒有必要的交易,過程中客戶也會多支出手續費等,對整體投資績效是不利的。

你應該多關心你的投資帳戶是否有異常頻繁的交易,如果理專時常把你的投資標的做頻繁買進賣出,建議你立刻把他(她)換掉。一個稱職的理專應該可以為你解釋清楚:他(她)為你做的投資策略是什麼?投資標的的費用成本、風險等,而你也應該清楚表達:你所需要的投資結果是什麼?有什麼是你要完成的財務目標。不要因為某某金融機構名氣大、招牌響亮,就放心交給銀行理專打理,一個不稱職的理專,即使他(她)的名片職稱是某私人銀行的助理副總裁,他(她)一樣不會為你帶來符合市場水準的投資收益。

(2) 降低投資成本就是提高投資報酬率

即使業者打著基金免手續費的口號,你都不應該被這些行銷手法所迷惑,因為它不賺手續費,但後端基金本身收的管理費、銀行保管費等等名目的費用,可能還多於收手續費的基金。(延伸閱讀:算給你看!「免手續費」的基金,你被基金公司賺走更多)你要看基金的總開支比率(expense ratio),那才是基金真正內扣的成本。這些費用在基金公司或是銀行寄給你的投資報表內都不會顯示出來,但它就是實際影響你投資報酬率的因素,也許你不覺得有多大影響,但僅僅是每年省下2%的手續費,20年的投資,同樣的投資金額,投資報酬率就多了約50%,你說這2%是多還是少?

美國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過一句話很適合用在投資上,他說“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意思是歷史不會重演,但是就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沒有人可以100%精準預測明天的投資市場到底會如何,與其花心思去預測市場,不如先對自己的投資做好基本的功課:找出自己的財務目標、選對低成本的投資工具、做好資產配置、決定投資策略,然後維持自律,不理會市場雜音,持續進行投資,達成你的財務目標將是指日可待的。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投資突破5個障礙讓你安穩退休(續)


作者簡介_廖義榮

作者擁有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公益/私益信託設立諮詢,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聯絡信箱:jose.b123@gmail.com

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