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美元
來源:peasap@flickr,CC BY 2.0

根據MarketWatch分析報導,美國聯準會(Fed)近來升息僅屬象徵性,只在暗示金融危機結束,利率正常化已正式開始。

未來,美國央行的升息行動,恐較分析師預期慢得多。以下為因素所在:

1.經濟走勢步伐不一:Fed太過重視穩健的就業成長,強勁的汽車銷售,與房屋市場改善。但卻忽略了製造業疲弱,庫存偏高,及不穩定的消費。

美國創造就業,情況依舊不穩。勞動力參與率降低,誇大了失業率的降幅。就業人數佔人口比例約59%,與1980年代相當,低於63%的高點。而薪資僅小幅成長。

國內能源業的榮景,支撐了經濟復甦。但低油價與金融問題所導致的投資縮減與就業人數減少,其衝擊將於日後逐漸浮現。

房價反彈靠的是低利率,結構性的問題仍得面對。學生債務偏高,就業機會有限,備用資金的需求,及對借款態度的大幅改變,均可能限制需求,降低經濟活動。

2.Fed偏好的通貨膨脹指標大幅低於2%目標:美元轉強,商品價格走低,尤其油價,可能壓抑通貨膨脹於低檔。此外,美國長期的人口結構不佳,亦可能拖累經濟成長,甚至造成通貨緊縮。

3.美國債務偏高:利率上升1%,利息成本將大增約4000億美元。單單政府的利息成本便將上升約1800億美元,屆時將使得聯邦赤字擴大,需要額外發行公債。

4.實質利率可能低於危機前水平:若考量低成長及目前債務水平,實質利率可能約為0.50%。若加上通貨膨脹減緩或通貨緊縮的壓力,則長期正常化的聯邦基金利率可能較接近2%,而非3.5%。

5.風險上升:目前的經濟擴張已進行了78個月,較1854年以來美國經濟33次擴張中的29次,都來得更長。但不清楚Fed近來的緊縮行動,是否會讓已然失去動能的經濟週期下滑加劇。

金融資產價格對升息,往往缺乏招架之力。在這波經濟週期中,股市已大漲二倍,企業獲利卻轉弱。債券市場的問題,尤其是能源公司發行的高收益債券,已明顯浮現。

6.外部衝擊:主要的國際擔憂在於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大陸市場。歐洲債務問題惡化,亦不可忽略。經濟成長快速減緩,乃反應出口市場疲弱,商品營收偏低,債務水準偏高,及難解的結構性疲弱情況。美國債務多以美元計價,美國升息及美元走強,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