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投資是門學問,也許有的人認為投資比較偏向是藝術,有的人認為投資比較偏向是科學,但不可否認的是,投資有其系統性的基礎知識,以及可以日積月累的經驗與技巧。既然投資是門學問,那麼該不該上課?我認為投資可以上課且應該上課,同時也提醒你可以質疑我以後打算開課教投資,所以以下文章都在洗腦你:我萬一哪天開課收學費是很光明正大的。如果你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會被我洗腦,千萬不要看下去。

很多人說,教投資的老師,都不是靠投資賺錢,而是靠開課賺錢的。

這句話有可能是真的,就像是教球星打球的老師,也不是靠打球賺錢,而是靠開課賺錢的。很多不懂的父母都以為有球星教你打球的營隊,可以讓孩子跟球星學到什麼密技,有天就能上大聯盟或NBA,卻沒想到其實真的要栽培子女,應該去找這些球星的專業老師。全世界最厲害的頂尖好手,都不斷在找尋好老師。回到投資來,巴菲特的老師叫做葛拉漢,而葛拉漢聞名於世並非其投資所賺到的資產規模,而是他的投資著作與價值哲學。

懂投資還不夠,還要懂得怎麼教學生

教學本身也是門學問,懂投資不一定懂教學,懂怎麼教投資也不一定懂得或願意只靠投資賺錢,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很多人不懂。為什麼呢?

其一,因為懂卻不一定做得到。教練可以幫全壘打王調整姿勢,但是他自己可以打很多全壘打嗎?在投資上其實也是一樣,很多人都知道持有指數就可以拿到跟大盤一樣的報酬,贏過市場至少一半的人,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之後能拿到至少跟大盤一樣的報酬呢?既然懂不一定做得到,而且連教投資的老師都做不到,那到底憑什麼出來教?憑他們自認為對投資的理解比其他把投機當投資教的邪魔歪道更該被投資初學者知道,也就夠了。

其二,真的懂投資的人,會知道只靠投資賺錢有很高的機率會變成投機,而投機是一種掠奪。我們不妨思考一下:葉問為什麼教拳?為什麼他不靠自身武術去搶錢、賺錢?因為教拳反而是一代宗師最正道的賺錢方法,如果葉問能教會他的徒弟武功以外,也能灌輸他的徒弟正確的道德觀,將武術只用在健身、防身、發揚文化,那麼肯定比葉問利用他的拳腳功夫變成搶匪或當有錢人的保鑣更讓人尊敬。然而在投資領域,似乎很多人認定,一個不想用投機能力掠奪其他投資人的老師,就是沒有辦法靠投資賺錢的人,所以沒資格當投資老師。

其實,老師真的不必比你強,你找老師可不是要他來摧毀自己的信心、證明自己一輩子都達不到老師的等級。老師,是幫你變得比過去更強,你找老師是要他來建立你正確的價值觀與應該有的基本知識。然後透過你自己的努力,想辦法青出於藍。

你當然可以自學,多走一點冤枉路,你也可以找到對的老師,讓自己迅速變強。強者都懂得要向強者學習,有的強者你有幸跟他變成朋友,有的強者你有幸在投資社團從他們的無私分享中學習,有的強者你可以繳學費從他精心準備的課程中學習。學有專長而開課的人並不低級,低級的是不懂怎麼找對老師的人。的確有很多糟糕的投資老師,而他們之所以能生存其實就是因為有很多沒有辨別能力的投資人。

很多人說,看對帳單才能客觀判斷投資老師的績效。

我想會這樣說的人,應該都會選擇去跟每年投報率有100%的投資老師學,然後對於每年投報率20%的投資老師完全看不上眼。但也許上完課之後幾年才發現,100%的老師不是每年都100%,20%的卻每年都很接近20%。為什麼買基金時都知道警語寫著「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找老師時卻還用績效判斷他們的功力呢?

因為大多數人找投資老師,要學的不是投資方法而是偷聽到一兩個明牌。因為大多數人找投資老師,自己沒有思考能力,無法判斷這些老師的投資邏輯是否正確,只好拿一個未來不一定會兌現的投資績效來催眠自己沒有選錯老師。

相反來說,與其去看那不代表未來表現的對帳單,試圖尋找比巴菲特還要神的投資績效,不如去看老師在市場上活了多久,試圖尋找那些能安然度過一個個股災與危機的人。也就是說,真正該學的,不是去控制你其實控制不了的報酬,而是去處理你其實可以處理的風險。但一個老師標榜他可以幫你賺一百萬,你可能願意花一萬元去上他的課,一個老師標榜他可以教你控管風險而減少一百萬損失,他的課你可能一百元都不願意花。這其實就是投資教學領域的問題,該學的沒人要學,不該學的一堆人要學;導致該教的沒人要教,不該教的一堆人教。

很多人說,投資老師的言行舉止有其利益衝突。

寫書被譏很好賺,但時薪比工讀生還低

有的投資名人可以被邀上節目,領一小時三千元的通告費。有人被邀請開專欄,領一字一元的稿費。有人被邀請寫書,一本書寫個八萬字、300元的定價賣個五千本已經算暢銷,創造出版市場150萬的產值,作者領個10%,也就是15萬版稅,換算時薪比工讀生還低,但是會被說很好賺。

我自己的經驗是上節目加寫專欄,大概是不夠知名,這些收入只佔每月所得一小部分。也許有人能天天上節目變成固定名嘴還賺了很多錢,但這樣的人又有幾個?其實有專業的人在本業上可以獲得更高收入,有投資的人一天資產隨行情波動也超過這些額外收入。會認為投資名人這個身分有很多「好處」,應該是不了解這個產業要有怎樣的努力與付出,又是得到怎樣的低廉的回報。

這也就是為什麼真正見錢眼開的人,不會只是上節目、寫專欄、出書,而是去接活動和代言。一場基金行銷活動的露臉,名氣大的人收入可抵寫一本書的版稅,還不用承擔寫書可能賣不好的風險。而像我這種專門在部落格罵基金、在專欄罵保單的人,基本上也就沒機會寫那種一篇萬元起跳的代言文章了。

收入多元化我不認為有什麼問題,巴菲特都會好好利用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投資人沒道理不能拿自己會的知識來賺本金。我認為要去思考的是任何一種收入所可能帶來的利益衝突。上節目、寫專欄或出書,幾乎都是講自己想講的話,憑自己的努力與天賦獲取報酬,其實天經地義。

台上一兩句話,台下花十幾小時研究

但接活動和代言,幾乎不太有機會講自己想講的話,是以自己累積的名氣與信用來換現金,所推薦的商品或服務是否可信,就要特別去分辨了。只是一味酸那些願意公開提供資訊與觀點的人,到最後就是這些人只把寶貴資訊以研究報告賣給識貨的人。許多投資人每天花十幾個小時做研究,但在螢光幕或文章上所呈現的結果卻只是一兩句話,而沒有這種經歷的人不會知道那一兩句話後面代表多少的心血。巴菲特就是一個投資績效很好還常上電視的人,他說的話會被重視,不只是因為他過去的績效,更是他這輩子不間斷學習所累積的實力。

其實對於一個有判斷能力的人來說,會知道接觸投資名人所呈現的資訊時,重點是去解析「什麼情況之下讓他說了什麼」的邏輯。但對於迷信大師的人來說,重點只是有誰說了話。前者會讓自己不斷成長,後者會讓自己不斷受傷。

很多人說,投資老師收的費用不應該太高,想賺錢自己靠投資,別吸學生的血。

投資的人應該都認同自由市場機制才對,但不知道為什麼在看待投資教學卻又那麼不相信自由市場機制。一個投資老師如果非常認真在投資與教學知識與能力上力求精進,讓學生體驗到一場課堂上精采、課後有所成長的充實課程,那麼沒道理只能開低價,至於合理價是多少,就由學生的認同度決定。如果一堂課開價十萬,每堂都爆滿、排隊到後年,上過的學生不斷推薦其他人去上,顯然市場與他的學生都認同這門課的價值,收這個看來昂貴的高價,也是合理的。

相反的,如果一個老師因自我要求高,在場地、設備、教材上就花了上千元成本,卻有人認為他只應該收三、五百元,只因為教的是基礎課程所以不能收高價,那麼最後市面上將不會再有這種課程存在,反而充斥一些利益團體免費開課,吸引學生然後大做生意。一些券商、投信所開的課程,不就是如此嗎?免費上課,但鼓勵你開戶交易,不然就推銷你高佣金商品,你以為不必繳學費?

免費的,其實最貴。

名師自掏腰包數萬元,學簡報學做教材

我上過很棒的課程,一天就抵得過我好幾個月苦讀會計學課本,因為經驗與實務是我所欠缺的。好的課程學費當然不低,但投資課程的實質收穫就是你可以透過課後的實作把學費賺回來。我也看過很認真的老師每年花數萬元學簡報、學教學方法、學教具設計,只為了讓學生學習效果再好一點。好的投資老師不僅很會在市場上投資,連投資自己都非常厲害。不過我必須說,好的投資老師,尤其是那種很會投資自己的老師,在台灣真的很少,而越不懂教學有多難的,就越會批評別人開課是在斂財,他們甚至沒看過別人有多用心在教學上。

我當然相信有佛心投資人願免費奉送心得與知識,但我不認為每個人都值得免費心得與知識。因為寫部落格的關係,我就曾獲得許多免費心得與知識,是許多佛心網友主動跟我分享,約我吃一頓飯,不藏私地聊聊自己所知,問問自己想知道的。但這真的是免費嗎?我沒繳學費,但我付出的是我經營部落格的心血,也許某篇文章、某句話讓對方有所收穫,才能獲得對方的分享。換句話說,其實那都不是真的免費分享,而是你先付出,也許是經營部落格,也許是在某個社團培養人脈與影響力,才能獲得的回饋。

所以我認為,盲目批判一堂高價投資課程是否太貴,其實是沒有足夠鑑別能力去判斷那堂課程到底有沒有足夠的投資價值。如果有其價值,高價課程可能是便宜的,如果沒任何價值,低價課程可能是昂貴的,因為到頭來你會發現,學習過程中真正寶貴的是時間,一堂好課程可以節省你很多時間,一堂差勁的課程卻浪費掉你可以享受人生或上另一堂好課程的寶貴時間。

所以投資該不該上課?該。投資課程有沒有好壞?有!而且好的不多。該怎麼選擇投資課程?先確定你想學的是什麼,如果你要找的是明牌、致富捷徑,那建議你不必做白日夢了。

資訊揭露:本人目前沒有開任何投資課程,未來可能會開設任何投資課程。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