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來源:微信上的中國(goo.gl/Igz5Ra)

最近台灣網路開始討論中國正如火如荼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其中一環,大數據徵信中的「芝麻信用」,《失控的大數據》芝麻信用變身國家忠誠檔案,商業應用為何樓歪了?》這篇文章基本上的論調就是說因為中國會利用芝麻信用追蹤監控你網路上的言論,反政府的人信用就會被評低分,是一種集權政府的控制手段,用大數據來評量公民的忠誠程度。

搭配下面這個解說影片,簡直就是喬治歐威爾小說《1984》中的老大哥再現,全面監控你的生活。

不過因為在這個影片第一分鐘就看到了個嚴重錯誤,就是「芝麻信用」是阿里系而不是騰訊的公司,騰訊有自己的大數據徵信叫騰訊徵信,這應該很好查證,會犯這種低級嚴重錯誤讓這個影片的可信度立馬降低了不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多數評論文章不管正反都沒講到這件事。

為了要持平而論,我們可以從頭來介紹一下「芝麻信用」和網路大數據徵信是怎麼回事。

簡單來說徵信就是判斷你不還錢的風險,信用狀況越差就越有可能不還錢,當然也就越借不到錢。相對於過去傳統徵信利用個人收入、借錢還錢、信用卡使用情形等紀錄來判斷一個人的信用狀況,所謂網路大數據徵信,就是用網路上更多有關你個人更多元的數據來判斷你的信用狀況,這在現在越來越無鈔票化的數據金融消費時代是一種新興的判斷個人信用狀況的方式。

而「芝麻信用」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螞蟻金服」下的信用管理公司,在2015年初推出的個人信用評級服務,與第三方支付系統支付寶整合,信用分數區間從350到950分,分數越高信用越好,判斷的標準有五個:

信用歷史:過往信用帳戶還款記錄及信用帳戶歷史
行為偏好:在購物、繳費、轉賬、理財等活動中的偏好及穩定性
履約能力:享用各類信用服務,並確保及時履約
身分特質:在使用相關服務過程中,留下足夠豐富和可靠的個人基本信息
人脈關係:好友的身分特徵,以及與好友互動程度

來源:知乎(goo.gl/jpLAKs)

因為中國其實是個社會信任度相當低的地方,有個相對一致的標準來判斷個人的信用是一件重要的事。這個信用評分的結果可以應用的可能地方則很廣,基本的消費貸款門檻、額度和利率是一定的會應用,更進階的如做為相親的門檻(很勢利沒錯,但是相親這件事本來就很論斤秤兩)、租房租車(房客需要有夠高的信用分數,房東才敢租給你)、甚至求職分數夠高才能應聘,基本上就是個無所遁形的人品檔案。

 

究竟怎樣會影響你的分數?

因為芝麻信用的數據來源基本上來自阿里系的互聯網服務,所以天貓淘寶的購物品項、數額、退換貨紀錄都會是重要的評分標準,重度用戶通常評分會比較高,如果你常刷單又常有購物糾紛自然分數會降低。

其次因為支付寶有信用卡還款功能,因此用支付寶還款紀錄顯示的還款習慣也是重要指標,如果常遲繳欠繳,信用分數自然不會高。

阿里系還有各種理財工具像是餘額寶、招財寶、支付寶等工具使用頻率高,也會提高你的評分。

在人脈關係上主要還是看支付寶用戶的認證資訊豐富程度,和你都與什麼帳戶有資金來往有關。

基本上未來蒐集的數據越多,越有可能有更多不同種的評分演算法,例如說有家庭的人可能比較穩定、信用比較高,可能就可以看他平常如果常買嬰幼兒產品加上水電費都按時繳納,就給他更高的評分之類的。

其實Big Data徵信和傳統徵信的基本概念是一樣的,信用高低會有一定的標準,而且非常殘酷不留情面,信用低就是會借不到錢沒辦法辦信用卡。

講完了正面的陳述,負面的其實也很明顯,就是極端的暴露隱私,因為你所有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全部都有紀錄,大數據之下如果出現了常買電玩的人信用比較不好的結果,那有可能買電玩就成了你的隱藏信用減項,還有就是人際關係上,如果信用評分低就會影響到你的朋友,所以會很功利地選擇交友,少交信用分數低而去多交信用分數高的朋友,這很有可能會形成某種階級歧視。

而在中國這個極不重視隱私的國度,曬信用分數其實是一種網路的流行,其實可能也是早就認知到政府無所不在的監控所以也就放棄抵抗。但換個角度說,Facebook時代,其實史諾登也早就告訴大家美國NSA(國家安全局)也都在網路監控,很多人的戒心也一樣很低,不斷在社群網站上和APP上揭露各種隱私,包含交易紀錄、位置紀錄甚至是裸照。當然你也可以說中國是集權政府比美國威脅更大,這我就不爭辯了。

 

中國互聯網隱私風險比較高的另一原因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托拉斯化程度很高,BAT其實可以掌控你所有食衣住行育樂的資料,但是美國相對分散,Facebook可能只有社交這段、Google有搜尋這段、Paypal有支付這段等等。當然中國政府對其企業的影響力也比較大,要叫你交資料出來是不用講道理的,黨即是天、黨即是法,不聽話很容易就叫你關門回家吃自己,所以互聯網公司都很聽政府的話。

Big Data徵信無疑是金融科技的創新,未來的應用也會無遠弗屆,但是中國面臨的問題和世界其他地方面臨的問題是類似的,就是隱私越來越匱乏,每個人被蒐集歸類的資料越來越多,只是中國有比較明顯言論監控和打壓異己的紀錄,要說這到底是不是老大哥來了,絕對有這個可能。

但是我覺得任何的批評還是要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而不是缺乏證據的臆測,當然我相信「有可能」一個人會因為在網路上說反政府的話而被盯上或扣信用分,但現在沒有證據證明網路上異議和政治傾向會與芝麻信用的分數有關,直接上綱到國家操縱的結論是跳太快。

當然以中共目前高竿的社會控制,青蛙當然是要用溫水煮,才不會感受到自由一點一滴地喪失,尤其在恐怖主義盛行的年代,老共更有理由扛著反恐的大旗更深地介入國民的隱私,這對其他國家都是同理可證。所以現在還沒有介入不代表以後不會介入,大數據金融創新確實可以帶來更多方便和更多創新服務,但禍福總是相倚。

老大哥全面監控早已經開始,就在你網路留下更多足跡之時已然成形。


作者簡介_IEO

一個喜歡分享國際經濟和產業與重要政經趨勢分析的部落客。

「國際經濟觀察」部落格
「國際經濟觀察」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