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除了美國升息,還有一個原因告訴你:2016年不要買金融股

來源:dreamstime

上星期,畢德歐夫與Stark在中正紀念堂附近的星巴克,討論倒數三週即將來到的耶誕節是否還有一波大行情......早在第三季,我們已經提醒讀者朋友,盡量減少部位、出去走走放個假等待9/30的到來。

因為根據過去歷史資料統計,第四季的行情幾乎是品質保證,如果10/1開始買進股票或布局ETF,到了年底12/31往往都是績效良好的保證!

但Stark喝了口熱拿鐵感嘆說:「不過畢大你說的情況有一年是例外的,那就是在2008年,我記得當時還在業界服務。那年股市風聲鶴唳,日復一日下跌是常態。不像現在大家習慣上漲。

尤其是2008年第四季,並沒有如往常般出現「第四季行情」,反而因為雷曼兄弟倒閉,股市如溜滑梯般下跌。道瓊工業指數甚至單日跌了7%。當時,連銀行高層們也沒看過這般慘況, 自己都很懷疑:銀行能撐過這一劫嗎?

 

2015年的現在我們都知道結局了。美國政府當時為了怕市場信心崩潰,所以借錢給危急的跨國金融機構。像是花旗、AIG等都是靠著美國政府援助才存活下來。而事實上,若不是美國政府出手幫忙,這些公司早已經倒了。

7年後的現在,似乎一切都沒事了。美國最新公布的失業率數字依舊亮眼,中國A股八月份大跌後現在也止穩了。但,金融海嘯的餘波還在蕩漾著......

今年11月10日,金融穩定委員會針對全球前三十大銀行公布新規定。我們知道對大部分人來說,光看到「金融穩定委員會」幾個字就想睡了。但事實上,每個人這輩子都得跟銀行打交道,沒人能跟銀行撇清關係,所以還是需要了解來龍去脈。

首先,「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是什麼?

它是2009年繼承「金融穩定論壇」的國際組織,成員國有24國。這個委員會的目的就是讓國際金融機構能夠穩定,不要再重蹈金融海嘯的覆轍。

目前這個委員會的主席,是英國央行總裁-卡尼(Mark Carney),這個委員會為了讓金融機構更穩定,這次規定全球前30家大型銀行,在2022年以前,必須另外發債籌措資金,才能承受未知的風險。籌措資金的金額是風險加權資產的16%。

什麼叫做「風險加權資產」?

就是把每類資產依風險高低配上不同的加權系數。持有的資產風險越高,加權權重越大;風險越低,加權權重越小。所以銀行持有的資產風險越大,需要籌措的資金就越多。但是,資產風險越大,收益自然就越高 (就像高收益債券);風險越小,收益就越低 (就像美國國庫券)。

而金融海嘯之前銀行就是持有太多高風險資產,賺錢時銀行爽爽賺紅利獎金,出事快倒閉,卻要美國政府拿納稅人的錢來幫忙,而美國政府卻還不能不幫!

所以,這回委員會的規定,就是不想再讓納稅人埋單,讓本來就享有銀行利益的「股東和債主」們來承受風險。要享有高收益?可以~那就多發些債券籌錢;不想發債籌錢?可以~那高風險資產就持有少一點。

而預計,全球前30家大型銀行,總共需要籌措的資金達1.19兆美金。全球前30家大型銀行名單:

 

這聽起來是好事,銀行體質似乎也更安全了!但任何事情都有好壞兩面。這個規定的壞處是什麼呢?

首先,發債籌資金需要成本,需要支付債主利息。所以銀行的成本會增加,股東們的收益就會降低。銀行股東們有可能不願意收益變少,但規定又不能違抗,就只好從其他地方節省成本。

而省成本的其中方式之一就是裁員或人事凍結、遇缺不補。所以在銀行業工作的朋友考核會更嚴,或要承擔更多的工作。

除了節省成本,銀行也會想辦法增加收益。而提高收益的一個方向,就是提高收費。所以,未來去銀行辦理業務的費用可能會慢慢變貴。

另外,當銀行面臨更大的獲利壓力,可能在放貸上就更小心,以免欠款收不回來。因此,核貸會變得更嚴格。

銀行想要高獲利,未來恐怕更顯艱難!

威脅與機會並存

或許有朋友會問:這規矩只針對全球前30家大型銀行,而台灣的銀行只有花旗和滙豐在名單中,這規定對其他銀行會有影響嗎?一開始應該不會有影響,反而會是其他銀行的好機會。

但畢竟大家都身處在同個產業、在同個地區,這個優勢會隨時間過去而消逝,最後達成新的平衡。

最有可能發生的,還是其他銀行業者趁機一起調高收費標準。而cost down刪減人力持續進行,並且用網路銀行、全方位ATM取代櫃台人員!

其他方面邏輯也類似,最有可能的,還是所有銀行的規定逐漸變嚴、考核逐漸變難。

再來,市場上的資金就這麼多,當大型銀行有「必須籌措1兆美金」的壓力,籌措資金成本會提高,公司要獲利的難度也會更高。在本月Fed升息看起來已經勢在必行,明年開始步入了升息循環,銀行股還能投資嗎?看來困難重重。明年的投資焦點在哪邊?

今年第四季目前大盤S&P500(股票代號:SPY)已經上漲9.38%,也呼應了之前專欄文章告訴大家的,在第三季,等待第四季到來就是最好的投資策略:

 

美股多頭已經走了六年,究竟這個多頭還能走多久?

[快速結論]

過去的金融市場存在著很深的道德風險,華爾街吃香喝辣的日子已經逐漸過去,銀行的獲利取決於網路替代人力的速度,股票投資可以靠自己,除了台股帳戶之外,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海外帳戶。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2016美股新焦點:銀行業末日?誰能掌握決勝焦點!

延伸閱讀: 美國12月升息機率大增!現在買台灣金融股,能跟著賺到「升息財」嗎?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