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30歲在台北打拼,就不該買30坪的房子

年輕人房子
來源:dreamstime

有位朋友在粉絲頁說了以下的故事:「自己的老家在南部,所以父母輩都習慣了透天房子的大空間,然而南部的工作難找,最終還是到台北來謀職求生活,等到要成家立業時,考量自己跟另一半的經濟狀況,以及工作的通勤需求,本來想在台北市內買一間較大的大套房或25、6坪兩房格局的窩,沒想到父母親強烈反對,說房子空間那麼小,將來東西一定放不下;年輕人不要那麼懶惰,台北市房價高,買在新北市、桃園通勤都可以啊,為什麼要這樣委屈自己?」

這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需求認知差異。我也在南部出生,念大學時聽室友說台北市幾乎沒有透天厝時一樣非常訝異。當然,房子內部的空間越大,居住者自然就可以依照居住需求,區隔或設計出更多適合自己及家人使用的空間,滿足更多居住方面的渴望;只是我也常看到反面的例子,為了滿足家庭的儲物需求,擴建儲藏室或增加許多收納空間,不到一年後「物滿為患」,整個家雜亂無章。所以在追求空間極大化前,是否該靜下心想想,這樣的需求是「真的需要」?還是「單純想要」?

至於用多些通勤時間換大些居住空間究竟值不值得,相信會有很多正反不同的看法。然而對於三十而立,正需要在社會上打拼的年紀來說,時間應該是最珍貴的資產,因為如果能將多些的時間花在工作打拼、進修充電,乃至於開創事業及閱讀思考上,獲得成功的機會也就比他人更多一些。況且在社會上拼搏奮鬥的時間那麼長,真正能待在寬敞舒適家中的時間相對較短,大空間有時反而是難整理的同義詞。

如果已經屆齡退休,我也會選擇離都會區稍遠些來換取更大、更舒適的居住空間,因為那時的生活,扣除睡眠時間,一天可能還有超過10小時以上待在家裡,但對於剛要新婚的年輕人而言,絕對不可能花上如此長的時間待在家中,或許拿空間換時間才是較為適合年輕人的方法。

同樣的智慧型手機,有人16G的容量就能應付日常生活所需,有人128G的空間照樣塞的滿滿還嫌不夠。追求室內空間極大化絕非等於良好的生活品質,美輪美奐的環境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使用與欣賞,別讓辛苦掙來的室內坪數,成了一堆雜物盤據的無效空間!


作者簡介_dolin66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的投資者,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預售屋全攻略」一書。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lin66
個人Blog:http://blog.xuite.net/dolin66/wre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