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故事

社會新鮮人吳信憲邊做邊學,從權證中淘金

國中時,老師投資股票賺錢,大方請全班同學,讓我對「投資」這件事印象深刻;在沒有任何相關知識背景下,從做中學、學中做,慢慢扭轉了家裡保守的理財觀念,甚至,連第一筆投資都是來自於父親的資助。

為了增進財經知識,在大學裡選了「商業學程」,也開始閱讀財經刊物,例如《商業周刊》、《工商時報》,從中汲取相關知識,滿20歲時,父親交給我新台幣10萬元,規定只能拿來投資,想測試我的功力。

資金有限,權證效率高

原生家庭對於「理財」的觀念相當保守,常常告誡「股票不能玩、很危險」,但因為我在家中排行老大,父母教育比較自由,相信我有能力安排自己的人生,所以對我研究投資有信心,而且幾次投資都有獲利,長輩對我鑽研投資這件事,態度也轉向支持。

只不過,初始投資本錢10萬元,金額不多也不少,如果是買股票,只能買100元的個股1張,要提高投資效率不容易,所以我把目標轉移到「以小搏大」的權證市場,希望用少少的本金,同時投資多檔標的,賺取較高的報酬。

第一次聽到「權證」這個名詞,是在高中的時候,一直到對於股票市場研究較為深入後,才開始接觸權證市場。一開始投資時,我會選擇超過20檔個股列入觀察名單,不過由於權證有時間價值,如果標的個股股價沒有波動,權證價格會遞減,才把投資範圍聚焦5至6檔個股上。

權證對於小資本的投資人而言,是很適合的投資工具,只要有幾千塊就可以投資股價動輒2,000、3,000元以上的大立光,而且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比起現股成本相對低廉,尤其目前股市動盪,放空需要120%的保證金,對於投資成本是一大壓力。

選擇權證,實務經驗中慢慢學

我選擇權證做為主要的投資工具,在槓桿運用上較為自由,股票投資就轉向單純以初次上市(IPO)個股或低價股為主。只不過,權證投資有很多「眉角」,沒有實際操作過還真的無法了解。

由於權證主要屬於短線操作的金融工具,在同一標的權證選擇上,必須更加錙銖必較,而學校教的技巧,運用在實務上完全不是那一回事,尤其是權證的價格理論上應該與標的個股價格呈現同比例漲跌,但實際上,無論是漲跌幅、時間點都不一定同步。

經過半年實務操作,我對權證小有心得,會選擇到期日還有90天以上、價平附近正負10%,輔以觀察權證隱含波動率,再決定選擇哪檔權證,不過,在隱波率這項條件上,會依個股的股性而有不同的標準,舉例而言,台積電股價本就比較牛皮,隱波率平均較低,相對大立光股性比較活潑,相對隱波率的變動就會較為劇烈。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次交易是相當具有人氣的高價股F-TPK,當時股價持續走跌,我想起股市名言「當別人恐懼的時候就該貪婪」,以「抓反彈」的心態進場,沒想到進場後跌勢不止,最後賠了2萬元,心痛到連上課都無法專心。

相反的,大立光則是讓我結結實實地賺了一根漲停,前一天在尾盤買進權證,第二天直接鎖上漲停價,我買的權證大漲20%,賺了1萬多塊。

掌握股票市場,才抓得住權證市場

對於有心想投資權證的人,我建議必須從熟悉股票市場著手,畢竟權證是股票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如果抓不住個股後市,也很難從權證中獲利,例如在最近的宏達電內鬼案中,就要快買認售權證,而近期鴻海及大立光,因為有多重利多,應該追蹤認購權證。

其次,是「順勢操作、嚴設停損」,不要自以為是可以「摸頭」、「抄底」的股市高手,只要損失10%就要停損出場,如果進場3個交易日還沒有獲利,也要趕快處理部位。在權證操作中,「認錯」很重要,不要堅持一定要解套才離場,太過堅持最後可能吃到「歸零膏」。

此外,投資切忌影響日常生活,我會將生活費與投資的帳戶切割,避免因為投資損益影響當天的情緒,尤其股票賺再多,也無法不工作,但是如果「賠很大」,卻可能危及生活所需。

我相當崇敬的知名分析師陸行之曾說過一句話:「沒有百分百永遠對,適時修正才能成功。」這句話在權證投資上一樣適用。

挑選權證四大要點:

1.挑選到期日最好在90天以上

2.價內外10%以內

3.選擇隱波率穩定的權證

4.避免選擇買賣報價的價差在2%以上的權證


作者簡介_Smart 智富月刊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網站:Smart 自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