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日期:2015/7/18
7/14,伊朗與中、美、俄、英、法、德在維也納宣布,各方就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inyamin Netanyahu)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協議的品質和影響如何?批評者說,如果六國再加把勁,說不定伊朗會放棄核計畫,但伊朗掌握核燃料既是國家實力象徵,也防範美國欺壓,放棄說永不會成真。
現實是,無論協議最終通過否,國際社會都擺脫不了永遠擁核的伊朗,所以,真正的考驗是:協議夠好嗎?答案是:夠好了。
就法律效力而言,協議承認伊朗是核技術國家,恐招伊朗最終自擁核武的風險;不過,伊朗政府已同意,開發鈾及核彈的能力將被「控管進出」體系列管10~15年。
反對派還主張,既然制裁贏來讓步,應該乘勝追擊,換得更多讓步。但美國不想再耗,繼續拖延只會瓦解談判信心、升高緊張情勢,逼迫伊朗走向戰爭之路。
然則,協議也有危險:伊朗資助伊拉克、敘利亞等內亂國家,「制裁解除後可能再加碼」之說確實不無可能。
核協議將歐巴馬與中東綁成共同體,這是明年卸任前的重要外交遺產。接班人得明白,資源不是主宰力關鍵,友好的地區外交才能支撐協議,有助遏制伊朗。
核協議雖讓伊朗變得更強大,但也讓它更開放,這是好事。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已察覺,唯有國人自覺富起來,他的政權才能持久。
為此,伊朗將動腦筋吸引貿易、投資,融入社會,進而創造良性循環:當伊朗越能受益它與國際社會的互動,國內的溫和派會變得越大、政局越穩定。
像伊朗這般大小、發展程度的國家若想製造核彈,一定辦得到,誰也擋不住。因此,這項協議提供一條轉彎的替代道路,國際應當全面接受,唯必得審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