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otCredit@flickr,CC BY 2.0
最近,知名的公民運動人物柳林瑋,身為公司負責人卻發生重大的財務管理錯誤,導致被解職,細節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但這樣的事件無論在哪個領域都層出不窮,讓人心生感慨。
從小到大,一般人接觸到的財務觀念極為有限,不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財務,甚至公私領域分不清楚,即使無心的人,也可能會因此引發不必要的誤解甚至成為罪犯。
就先不說學校教育對財務觀念的欠缺了,在家庭教育上,往往家長的財務觀念就需要再進修,又怎能期望孩子學會正確的財務觀念?這問題不只台灣有,美國總統歐巴馬為此組成一個委員會,建議讓人民了解從三歲到十八歲,分五個階段,每個階段孩子們應學會哪些基礎的財務觀念。
其實家長在生活中就能透過一些小事情讓孩子們學習正確的財務觀念。例如一趟旅行,與其家長帶孩子們出去玩,不如讓孩子們規劃,如要用什麼交通工具、要去哪、玩什麼。過程中孩子們不只是「跟父母出遊」,而是「學會規劃旅行」,父母只是協助和引導,而孩子們規劃出自己有興趣的旅程,會因為實際參與而更加難忘。
在財務上,家長也不該一味當孩子的提款機,好像給錢就完成任務,可以讓孩子們學著從過往消費情況來練習編列預算,家長就針對預算書來審查和撥款,孩子們則需要對自己的收支詳細記錄與分析,看看實際與預算有什麼差異,並與家長討論是不是預算太不切實際,或支出太隨意。
再進階點,可以在規劃旅行的過程中,當成是一個「專案」讓孩子們負責,這時就會面臨到公帳與私帳的問題,可以讓孩子們了解怎麼做才是公私分明,不該把公私帳混在一起管理,連暫時放在同一個錢包都不行,公款絕不能私用,而公款公用也不一定可以,因為最正確的作法是按照當初的計畫執行,也就是所謂的「公款法用」。
最後還可以把股權觀念帶進去,對於一個專案,孩子們當執行長,父母則是出資的大股東,孩子們如果也想當股東,則要自己出資認股,股份越多則越有主導權,也能享受較多收益,如買一台新電視,全家都想看自己喜歡的節目,也許就可以用股權比例來決定。
這些財務觀念都只是出社會就應該懂的基礎,絕不是會了就能變成股神,與其說是有利於事業發展,還不如看成一種防身術,防止有心人惡意陷害,孩子們無心觸法,從小建立正確的財務觀念,以免長大利用他人信任或制度漏洞為非作歹。所以從小處看,有正確的財務觀念是一種自我保護,從巨觀角度來看,更希望能減少私人企業或政府機關在財務上犯錯的機會。
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好像比較關心有沒有錢,卻不怎麼在乎怎麼好好管理錢,其實所有人在財務的世界都跟一家公司一樣,只是個人不像是公司有制度和一些強制力必須做好財務管理,於是大多數人就不在乎財務觀念的貧乏,也就沒能力做好財務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在擺爛。
如果只是受薪階級,可能影響還不大,但如果用這樣的財務基礎創業,問題就大條了。想想看,公私帳務不分,你創業賣雞排卻搞不懂到底賺了多少錢,難道不可怕嗎?再想想看,今天因為信用卡帳單到期,所以你先拿公司的錢來支應,想說過幾天再還回去就好,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我們先不談這些作為是有心還是無意,但不是每個人都該認知這些事情不該發生嗎?如果有正確的財務觀念,怎會不知要好好區分不同帳戶並分別做好財務報表?怎會不知要對自己的支出擬好預算並據以執行?那就不會出現信用卡帳單繳不出來的情況了呀!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