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理財習慣不同,有些人傾向將資金統籌在某一個帳戶內使用,像是夫妻結婚之後會建立家庭帳戶,把每月的所得收入撥到該帳戶內,統一支應日常支出與家用品購置,或是結婚初期房屋頭期款的儲蓄等。
在剛成立家庭之際,雙方可能年紀輕,收入有限,將資金集中管理,較能達成儲蓄目的。
但是帳戶合流也造成另一種問題:「資金用途錯置」。用個簡單了例子來講,將日常花費、家庭保險資金、頭期款儲蓄等,通通混在同一個帳戶時,不容易在支出的當下分清楚差異性,只會看到總金額是否足夠,而忘記每筆資金應有不同用途。
資金運用錯覺 造成過度投資
曾經遇到一位女性朋友,寄來一封信。她買進某檔飆股,享受到短期上漲超過10%的甜蜜滋味,然後就投入更多資金,沒想到股價一夕間大幅下滑,不到一週,連本帶利都吐了回去,帳戶資金大失血,原本打算存來給子女念大學的經費損失將近一半之譜。這件事情不敢告訴自己的家人,因擔心被先生責罵,自從轉盈為虧之後一直食不下嚥。
詢問該位女性朋友,為何會過度投資?才發現是因為家庭內的資金是儲蓄在一個帳戶內,當時只看到還有多少錢可以繼續買股,等虧損時回神一看,這才發現已經動用到不該使用的部位。
其實,這種情況可以透過「帳戶切割管理」的方式來避免。
專戶專用,保障資金用途不混淆
我們可將資金分成短期與長期兩類。短期資金可定義為日常支出類,長期資金則需要一定時間的累積,像是旅遊基金、頭期款、留學基金等。
短期資金可利用隨手可得的信封袋,分成兩個:
日常支出:統計每月的支出項目後,固定將現金領出放入袋中,舉凡已知費用項目的食衣住行、娛樂,都從該信封中拿錢出來支應。
非固定性支出:月初時規劃本月可能需要購置的物品,像是家電、修繕用品、短期旅遊計畫等,想好可能金額,避免意外性的消費。
長期性資金則是利用獨立帳戶來管理,一個用途就開設一個帳戶,不可混用。每個月一旦有收入,第一時間就將資金撥到裡面。一個小秘訣是取消轉出功能,讓該帳戶呈現只進不出的狀態,避免被一時的慾望沖昏頭而動用到長期性資金。
一旦資金被分成數個帳戶後,運用上自然就不會混淆。理財本身就是一種「資金流動性」的管理,如何讓資金配置在正確的位置,並發揮效用,是個重要課題。透過帳戶分割管理的模式,能夠有效畫出資金的分界,防止誤用或濫用。不妨現在就打開帳戶與家人討論資金用途,為家庭資金重新規劃各自獨立的運用空間。
作者簡介_股魚
專業投資人,不定期在各財經媒體發表專欄文章。深耕於財報投資領域,堅持不看盤是投資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出身於散戶,瞭解散戶常見的投資問題,透過教學互動的過程持續推廣投資理念。
股魚網:分享新聞事件觀點與投資技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