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收入不穩定該怎麼理財?

鈔票
 

Q:您好,我是一個電影相關產業的Freelancer(自由工作者),接案賺錢,因此不是每個月領固定薪水,請問這種情況應該怎麼理財比較好?

A:如果只有收入不穩定,支出情況相對比較穩定的話,就比較好處理。主要分三個部份:1、 增加準備金的額度。2、增加流動性。3、透過保險轉嫁財務風險。

關於準備金,你可以想像一下雨量和水庫的關係。如果有一個地方的雨量都很穩定,不會有季節性的變化,只需要小型的蓄水池,可能就可以確保水源供應無虞。但是如果有很明顯的雨季和乾季,就必須要建造蓄水量夠大的水庫,將雨季的水儲存下來,供應乾季的時候使用。

所以,每個月領固定薪水的人,一般建議要有半年生活支出的準備金,而如果工作很穩定,像是公務人員,甚至可以低到只有三個月支出的準備金,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財務風險。但若是收入不穩定,就必須準備更多的準備金。

要準備多少呢?要看你的接案情況而定。上面提到,一般建議準備半年的生活支出,是因為在景氣不佳的時候,萬一失業了,可能必須花長達半年的時間才能找到新工作,所以自由工作者也可以用這樣的標準去規劃。如果你已經接案數年,對業界情形與自己接案的頻率夠瞭解,應該會知道每個案子之間的平均間隔與最長間隔,例如平均每三個月一個案子,但是最長也可能會有高達九個月的空窗期。

這種情況下,保守一點的人,就可以把最長的空窗期月數,加上正常的準備金生活支出月數,也就是九個月加上六個月,要準備十五個月的生活支出當成準備金。積極一點的人,則可以準備少一點,但至少也應該準備平均接案間隔的月數,加上正常準備金生活支出月數,例如三個月加上六個月,要準備九個月的生活支出才夠保險。

總之,準備金越多,財務上的緩衝就越足夠,越能帶給你和家人安全感,這是很簡單的原則。收入有淡旺季之分的業務員,或是接案頻率不穩定的SOHO族或Freelancer,一定要準備比固定月薪收入的人還要更多的準備金。

接下來是流動性的部份。剛剛所提到的準備金,一定要以流動性最高的方式管理,也就是活存和定存,雖然目前的利率並不高,但維持流動性遠比賺取更多的利息還重要。假設一個月的生活支出為2萬元,十五個月就是30萬元,這些資金存一年,利息差1%就是3000元的差異,但是如果急需用錢的時候卻拿不到錢,後悔也來不及了。


因此,這些準備金,應該避免拿去投資基金或股票,除非你能預測當你需要錢的時候行情正好在高點,賣掉股票或贖回資金不會賠錢,況且,基金和股票的交易時間與取得資金會有一定的時間落差。此外,也應該避免拿去買儲蓄險,因為儲蓄險解約時會造成損失。也有不少人可能會拿去存利率比較高的外幣定存,但除非是真的會用到外幣的自由工作者,不然也有可能會賺到利息,卻賠了匯率。

最後是保險的部份。收入不穩定的人本身就有比較高的財務風險,因此也比一般人更有必要去謹慎面對那些突發事件所造成的財務衝擊。例如生重病不只會產生龐大的醫療支出,甚至還會造成長時間無法接案工作,必須靠之前存下來的準備金過日子。因此在意外險、實支實付醫療險上面都必須有足夠的額度,才能將這些無法預期的財務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除了這些部份,因為自由工作者大多沒有固定雇主,勞保、健保也會是一個問題,可以找看看有沒有相關的職業工會可以納保。如果要申請信用卡或申辦房貸,也可能會因為沒有固定薪資轉帳的財力證明而吃虧,這時候就必須用高額的存款來作為自己的財力證明了。

有不少自由工作者也會成立工作室,部份費用在報稅的時候可以扣抵,這種節稅或許比較麻煩,但也不無小補。不過比較要留意的是,接案所產生的所得可能會有三種名義:稿費、薪資以及執行業務所得。這三種名義的所得在隔年報稅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規定,在接案的時候應該要談清楚。一般而言,「稿費」對自由工作者會比較有利,至少每年就有18萬的免稅額。

此外,如果作品有參賽,獲得的獎金也會因為版權歸屬而分屬不同的收入項目,若版權仍然屬於創作者,則算是獎金收入,若版權規主辦單位,則屬於稿費收入。這些所得稅務上的細節,也建議要特別花心思釐清。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