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高股息ETF,尤其目前很流行採取的月月配模式,更讓許多投資人趨之若鶩,不僅有新手為了申購而去開立證券戶,也有退休族因此而去解定存或抵押房產。這些投資人的想法筆者很能理解,因為筆者過去也曾有過類似的階段,還達到年領百萬股利的目標。但後來隨著投資經驗的累積,已經不會採取這種做法,因為在追逐高息的背後,其實要付出不小的代價,這裡也提醒大家一些常見的盲點與迷思:
迷思1》把高配息跟高報酬畫上等號
首先投資人要了解,股息並不是額外的報酬,每次配息前後,股票的總市值是不變的。不管殖利率有多高,或配息有多頻繁,都不會因此為投資人帶來更多的回報,就像一塊披薩你不管再怎麼切,也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大。所以投資前不要只看配息率高低,而是應該去看總報酬(股利加上資本利得)的長期表現才完整。
在這部分,高股息ETF因為選股重視殖利率,通常成分股的成長性會比較低,長期下來總報酬很可能會落後市值型ETF。我們以成立最久的元大高股息(0056)為例,從2008年1月至2024年3月,這段期間元大台灣50(0050)的總報酬是352.9%,年化報酬是9.8%,但同一時期0056的總報酬只有261.9%,年化報酬是8.2%,明顯落後大盤(詳見圖1)。如果一開始是投資1,000萬元的本金,最後獲利會少910萬元,回報差很多。
迷思2》忽略背後的投資費用與成本
高股息ETF通常會有更高的管理費與交易成本,高股息也會帶來更高的稅負,如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股利所得要合併綜所稅申報等,當股利領得愈多,稅也可能會課得愈重。此外,如果參與除息,股利通常會延後一段時間才實際入帳,假如要將股利再投入,這段空窗期就會降低複利效果,之後再投資也會增加額外的交易成本,以上種種原因,長期下來都會不利於資產的累積。
迷思3》認為高股息ETF更穩定、風險更低
除此之外,一般人會偏好高股息ETF的原因是認為投資起來更穩定,波動更低,但這也是種迷思。從表1可以看到,0050與0056在2008年1月至2024年3月這段期間的年化波動率、最大回檔幅度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回顧歷史,兩者在幾次重大股災的下跌差距也很有限,比如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兩者的最大回檔均超過5成;在2022年的通膨升息危機,兩者最大回檔也都超過3成,所以0056在空頭時並不一定比較抗跌。投資人如果希望降低波動風險,與其買高股息ETF,不如更多元分散地投資,並做好資產配置,才能讓獲利更穩定。
迷思4》將股息視為現金流的唯一來源
最後,投資人選擇高股息ETF的主因通常是希望擁有穩定的現金流或被動收入,但股票並非固定收益資產,每年配息一樣會變動,最終還是要看公司的獲利與成長性。而高股息ETF的問題如前所述,長期下來反而可能會犧牲總報酬,降低未來能提領的資金。
況且現金流的來源很多,不必只限於股利,投資人完全可以自製現金流來支應。比如預先保留好生活準備金,或者有需要的時候賣股變現就好,運用起來更自由,也不必增加額外的成本。甚至可以考慮運用槓桿,比如先前專欄中筆者曾經提到的「槓鈴配置」,可以在同樣的市場曝險下,增加現金部位,或者用「買、借、死」策略,透過質押資產的方式來獲得現金流。
{DS}
上述這些策略也能滿足現金流的需求,並且最大化保留在股市的曝險部位,長期下來複利累積的效果會更明顯。
與其追逐高股利
更應著重長期穩定報酬
不過,前面雖然提到很多高股息ETF的投資迷思,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做法還是有一些優點,比如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到股息自動入帳,投資人可能會比較有安心感,可以激勵他們持續投資,當碰到股市空頭時,也更能忍受帳面上的虧損。
還有,ETF畢竟是一籃子的股票,而且會定期汰弱留強,相較於投資個股,還是風險較低且更省力的方法。
所以筆者也並非完全抱持否定的態度,畢竟投資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可以長期堅持的方法就好。但重點還是在投資前,要對投資高股息ETF的優缺點有完整的認識,不要因為前面常見的迷思而產生錯誤的認知,也不要為了追逐熱門的高配息產品,而忽略了投資的本質。
只要擁有資產,其實投資人就可以用很多種方式創造現金流,股利高低是最不重要的事,重點還是在於是否能讓資產持續成長。所以,投資人與其追求高股利,還不如打造一個能通過長期多空考驗,然後長期滾動回報都能有穩定報酬的投資組合,這樣才是更穩健的投資方法。
延伸閱讀
高股息ETF是什麼?高股息ETF有哪些優缺點?配息時間、成分股怎麼看?一文學會怎麼買-Smart智富ETF研究室
0056、00878怎麼選?成分股、報酬率、配息表現完整比較!-Smart智富ETF研究室
高股息ETF大比拚》0056、00878、00919…16檔高股息ETF怎麼挑?純高息、ESG型、科技型3大類一次掌握-Smart智富ETF研究室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