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台灣超商密度全球第二 國人平均一年去130次、每次消費82元

     
  • 國內連鎖式便利商店發展愈趨多元,公平會今 (7) 日發布產業調查,截至去年底,五大業者營業門市合計達 11429 家店,年增 4.81%,創 14 年來最大增幅,超商密度位居全球第 2,國人平均每年去超商 130 次,每次消費金額約 82.6 元,呈現逐年遞增。

    公平會表示,已連續多年就全台主要連鎖便利商店業者進行產業調查,以有效掌握零售通路市況及超商競爭情形。主要業者統一超 (2912-TW)、全家 (5903-TW)、萊爾富,不論在營業額或店數統計的市占率合計均已超過 75%,此外,還有來來超商及台糖蜜鄰,去年全年共增加 524 家店,累計達 11429 家,年成長 4.81%。

    以門市密度來看,去年底全國 2360 萬人,平均每 2065 人就有 1 家連鎖式便利商店,密集度逐年提高。若參考經濟部統計處的數據,我國超商密集度位居全世界第 2,次於南韓、高於日本。就土地面積來觀察,去年每平方公里就有 0.33 家店,略高於前年的每平方公里 0.31 家店。

    在來客數及消費方面,去年 5 家主要超商總來客數為 30.64 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前往約 130 次,消費金額約 82.6 元,較年前增加 3.7 元左右,呈現逐年遞增態勢,顯見超商已成為消費者不可或缺的零售通路。

    至於消費者支付方式,超商購物支付日漸多元化,根據統計,目前約有 21% 以非現金支付,其中採用電子票證比率最高,其次為行動支付,第三則為信用卡支付。

    公平會表示,超商去年提供服務為 4575 項,較前年激增 669 項,其中以繳費服務、儲值服務增加最多,可見便利商店產業競爭型態朝向多元化、多樣性,且具有創新性發展。

    (圖表:公平會提供)
    (圖表:公平會提供)



  •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