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嫺人的好日子」網站版主嫺人,就是49歲時離開職場的提早退休族;她遇到中年職場危機,卸下金融業副總經理職位,成了她自稱的「女的閒人」。事實上她退休後才開始認真規畫財務,先透過買個股領股息,而後接觸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法,開始建立股債配置組合。退休5年來,即使歷經2022年前3季的大跌,她的資產還是比剛退休時成長。
2.雖然股市長期向上,即便將資金全部投入股市然後經歷股災,只要時間夠長也會有回來的一天,但前提是你投資的是市場指數;另外,你必須撐過像是2000年科技泡沫後的6、7年。每次的股災都是很好的提醒與教訓,如果在受傷之後能調整好腳步,就讓那次的學費繳得值得了。進入中年之後,隨著接近退休的年齡,或是進入退休階段,理財要像打太極拳那樣比氣長,這時候資產配置就變得非常關鍵與重要。
編按:財務獨立、提早退休,不用為了糊口飯吃而從事不喜歡的工作,只靠投資獲利支應生活費,真的可行嗎?遇到2022年的股債齊跌,退休生活還能不能過得安穩?
「嫺人的好日子」網站版主嫺人,就是49歲時離開職場的提早退休族;她遇到中年職場危機,卸下金融業副總經理職位,成了她自稱的「女的閒人」。事實上她退休後才開始認真規畫財務,先透過買個股領股息,而後接觸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法,開始建立股債配置組合。退休5年來,即使歷經2022年前3季的大跌,她的資產還是比剛退休時成長。
嫺人在新書《提早退休說明書:定時程、估預算、存夠錢,登出職場前該做的全方位計畫》中,分享了自己退休後面臨的問題,並提出如何存到足夠退休金的方法,以及退休後如何理財才不怕退休金燒光。以下為本書精彩摘要:
美國的經典理財書,包括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老師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書中都有提到,資產配置是投資理財很關鍵的事。一般退休後的配置是建議「股六債四」,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年紀和對風險的承受度調整;像是巴菲特資產很龐大,他可以豪氣地交代以後給他老婆的遺產要「股九債一」,而《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書中則是建議保守的投資人用「股五債五」。
如果你還在上班,那麼還能再新增的收入也可以看成是安全的新資產,在這個階段,也許你不太會感覺做這樣的資金配置有什麼好處。像是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股災後,各國政府撒錢救經濟,股市一路向上,許多年輕人不但all in,還借錢來投資;可是當市場開始不那麼歡樂,2022年6月份股市自高點跌超過20%,進入了熊市,就會知道巴菲特那句名言的意思,「當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雖然股市長期向上,即便將資金全部投入股市然後經歷股災,只要時間夠長也會有回來的一天,但前提是你投資的是市場指數;另外,你必須撐過像是2000年科技泡沫後的6、7年。每次的股災都是很好的提醒與教訓,如果在受傷之後能調整好腳步,就讓那次的學費繳得值得了。進入中年之後,隨著接近退休的年齡,或是進入退休階段,理財要像打太極拳那樣比氣長,這時候資產配置就變得非常關鍵與重要。
退休前你不會希望遇到股災,然後因為all in股市資產腰斬,而影響退休計畫。股市好的時候,大家都想all in,而股災來的時候則是都想all out,但是這樣可能會買在高點,然後撐不住時又會賣在低點。
用常見3種方式
決定股債配置占比
一個適合的配置比例是要讓你不管在股市的盛暑或寒冬,都能氣定神閒地度過。以下提供3個關於資產配置比例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做法1》常見的資產配置比例
2019年2月MarketWatch一篇專欄文章中,引述了西班牙納瓦拉大學(University of Navarra)商學院教授Javier Estrada的論文成果。這位教授用包括美國的21個國家,橫跨1900年到2014年的資料,並採用4%法則的退休金提領率,第1年為4%,第2年後則隨通貨膨脹提高生活水準。他搭配了各種不同資產配置比例,在這115年的資料中,擷取任一段30年的區間內(因為美國人平均約62歲退休,所以必須考慮退休後有30年的退休生活),他發現以下的結果:
◆常見的股六債四配置:6成放在股票,另外4成放在小於1年的高流動性的短天期國庫券(T-bills)下的組合完勝,失敗率是零。也就是說,如果有1,000萬元的退休金,那就是保持股600萬元、債400萬元,只要每年「再平衡」(rebalance)一次,這樣4%法則算出來的退休金確定可以撐30年,不用怕花光。
◆100%放在股票:和股四債六保守組合的失敗率一樣是3.5%。看起來,100%放在股票,雖然說可能遇到難熬的熊市,可是長期來說市場總是會恢復,所以並沒有想像中那樣高的風險;因為配置太多安全的債券,也可能使得加總起來報酬率太低,撐不住通貨膨脹下需要的生活消費。當然,3.5%的失敗率雖然看起來不是太高,但是一旦發生就會game over,還是要盡可能避免。
要特別強調的是,這裡的股票是指追蹤大盤的指數型ETF,這樣報酬率才會等同於股市的長期報酬;如果是自己選股,就不在這個研究的範圍!
而這個研究裡面的債,是像巴菲特也會用的短天期美國國庫券,其實比較接近定存。以2022年9月15日短天期美國國庫券的利率為例,隨著升息,26週和52週期也來到大約是3.8%上下,可惜台灣定存利率實在是太低,2022年雖然也跟進美國升息,同一時間台灣銀行1年定期儲蓄存款利率固定利率只有1.225%。以我自己來說,我的債券部位就是包含債券和定存的比例組合。
做法2》以年齡決定
除了前面的研究提出股六債四是最佳黃金退休資產配置比例外,一般最常用的是用「年齡」來決定適合的配置比例。
常見的有用110或100減去年齡,得出應該配置在股票部位的比率。例如,有一位退休閒人年齡是60歲,那麼他應該配置在股票的比率就是50%(=110-60),也就是50%放在股票,而剩下的50%放在債券和定存等比較安全的投資。我把各年齡應用110法則計算股債配置比例如表1。
如果比較保守,也可以用100減年齡之後,得出股票的配置比例。就算你才30、40歲,留意配置一部分在現金或債券的比例,還是可以讓你在股災來時有空間可以買低賣高。我自己退休4年後53歲時調整到股票50%,債券和現金50%,雖然用110或100法則的話,這樣也差不多了;不過因為還有幾張保單,加上我的退休金不是剛好以4%法則算出的金額,而且到60歲就可以領勞保和勞退,還算安全,所以我之後打算調整到股六債四。
做法3》以風險承受度決定
股票的大幅波動容易讓人心裡七上八下,也有人主張可以用晚上能不能睡著覺的程度,來決定要配置多少股票。葛拉漢在他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書中,則建議防禦型投資人採用5:5的股債配置比例。
2022年的熊市來之前,首次提出4%法則的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先生這時是75歲,他警告市場即將不安寧,並且把自己的組合調整為股20%、債券10%,並保留高達70%在現金。這就是一種因應自己心理面可以承受風險的程度而去調整的資產配置。
一年一次再平衡
紀律執行買低賣高
資產配置執行上有一個關鍵,就是每年要固定一個時間檢查預設的比例有沒有跑掉,也就是強制執行「買低」、「賣高」,有機會落袋為安。以股六債四為例:
◆買低:如果股票價格下跌,變成只占50%的話,這時就賣掉一點債券資產,或是用現金部位逢低買進一些股票。
◆賣高:如果股票資產價格上漲,占比變成70%,這時就將10%股票資產趁高點賣掉,去補進債券或現金。其實,上述做法就是許多人應該也知道的「再平衡」。再平衡的用意是要控制投資風險,且它也就是一種強制執行「買低賣高」的做法,讓你定期可以實現一些獲利,取得退休現金流。
如果要自己看技術線型來決定要不要賣,會猶豫很久下不了手;可是資產配置「再平衡」是一種不猜時間點,固定時間去強迫執行的方式。至於每年要做幾次的配置比例調整呢?根據前述西班牙教授的研究是假設每年年初做1次。我自己是選擇每年的3、4月之間進行。至於更小心的每月或是每季1次,我是覺得也不要因為投資而把自己的生活弄到很複雜。也有可能你一執行之後市場又反轉了,所以我覺得1年是合適的頻率,也可以趁這個機會好好盤點財務狀況。(本文摘自第2章)
小檔案_嫺 人
現職:「嫺人的好日子」網站版主
經歷:金融業副總經理
著作:《提早退休說明書:定時程、估預算、存夠錢,登出職場前該做的全方位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