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台積電(2330)配股配息時,岳母都會拿著現金股息給我太太,並稱讚女兒很會投資,說她自己都抱不住好股票。那是我太太剛出社會時請岳母代買的,當時股價才75元,現在股價到了300多元,除了價差,股利股息應該也很漂亮,我常笑說那是因為只買了1張,幾乎忘了它的存在,才能長抱獲利。
我們都有類似經驗,就是投資常殺進殺出,長期下來虧損居多,白忙一場。根據摩根大通(JP Morgan)統計,1999年~2019年,共20年的時間,長期投資S&P 500指數年化報酬率達6.1%,而相同期間投資人的平均年化報酬率才2.5%,之間相差近4個百分點到哪兒去了?
這落差來自「投資行為」。就行為金融學理分析,證券的市場價格並不只由證券內在價值所決定,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投資人心理與行為的影響,而學者長期研究也發現投資人常犯的錯誤行為,例如:
1.頻繁交易:除了抱不住長線獲利,也墊高交易成本。
2.過度自信:在業餘運動者中,很少有人會認為透過努力就能當奧運選手,但散戶投資人通常認為自己能當巴菲特(Warren Buffett)。
3.快速致富:成功的投資方法相對無聊,人們寧願追求有話題的飆股。
4.羊群效應:盲目從眾的行為從1630年代的鬱金香球莖泡沫以來,反覆不斷地發生,從眾行為或許對找到好餐廳有效,但絕不是在投資上。
5.過度集中:分散投資是投資唯一免費的午餐,為何不享用呢?
6.過多資訊:追逐過多的雜訊,只會徒增你誤判的機會。
7.稟賦效應:投資人會高估自己已持有的投資標的,並跟它談戀愛。
8.確認偏誤:我們常聚焦在自己目前認為對的方向,而忽略反向的參考。
耶魯大學校務基金操盤手查爾斯.艾利斯(Charles D. Ellis)在《投資終極戰》(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一書中提到,投資活動對於投資人來說,就是一場「輸家的遊戲」,其典故是有個學者在觀察並分析數千場的網球比賽後發現,業餘選手因為技巧沒有職業選手好,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少犯錯,發球與回球都盡量確保不出界,而等著對手犯錯來得分。
所以投資人若能少犯錯,就能贏得許多專業投資經理人都難以戰勝的市場報酬。只是「人性」有缺陷,故須藉由一些機制協助克服,如用ETF為投資組合的機器人理財服務達成分散風險及紀律投資,並透過如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的協助,提高成功機率。
作者簡介_Smart 智富月刊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網站:Smart 自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