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到底還要工作多久?我真的能夠退休嗎?這應該是每個人心中的疑惑!別說剛出會的小資族了,就連辛苦工作20年、30年的職場老手也不敢想像。不過仔細觀察身邊的朋友、同事還真的有人40歲、50歲就開始享受退休生活。究竟他們是怎麼辦到的?當然不可能一蹴可幾,肯定是用對方法才有辦法達成,接下來將會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退休」其實離我們不遠,只要用對方法,及早準備。
● 為何提早準備退休金很重要?
● 定期定額投資、4%法則
● 努力增加收入來源,並創造被動收入
● 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打造個人財務報表
有沒有想過,出社會開始工作後,到底要多久才能退休?「工作與生活平衡」一直是出社會工作一段時間,想要追求的目標。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做起來卻相當困難。或許有可能是,人生在某個階段,都會有某一個階段性任務需要完成。像是20歲~30歲想要衝刺事業、賺大錢;30歲~40歲可能會開始想成家立業;40歲~50歲開始規畫退休的生活。
但,40歲才開始規畫退休生活真的來的及嗎?也不是說完全不行,但若能及早規畫,像是在20歲~30歲這黃金期間開始執行「退休計畫」,或許不用等到40歲就能開始享受退休生活。
為何提早準備退休金很重要?
提早準備退休金很重要,以下列出5點:
愈早存退休金,愈能享受複利效果
愈早開始投資,複利效果越顯著。例如,每月投資相同金額,若從30歲開始,比起40歲才開始,退休時的總額可能相差數百萬甚至更多。
對抗通貨膨脹,確保購買力
近年來物價通膨讓人民非常有感,薪資的成長追不上物價的通膨,這也造成了「實質購買力」的下降。今天賺的1,000元,在未來的30年可能只值600元若要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參與市場,學習投資。
應對長壽風險,確保晚年生活品質
人均壽命愈來愈長,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2023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23歲,其中男性76.94歲、女性83.74歲。且有愈活愈久的趨勢,因此及早規畫退休金,才能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
創造被動收入,避免收入過度單一
退休後,最直接所要面臨的就是「金錢」的壓力。除了工作所存下來的錢之外,後續會依賴政府的勞健保、家人的協助。因此「被動收入」就顯得格外重要,常見的被動收入 可以是股票投資、知識變現、線上課程、經營社群等方式,只要能從除了本業之外的地方,獲取其它收入,都對於退休規畫是好的方向。
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
提早準備退休金,除了上述說明的享受複利效果、不要被通膨打敗、確保晚年生活品質等。最重要的是可以做自己時間的主人,不用再因為要賺錢生活,而被工作綁住。
定期定額投資、4%法則
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跟明天,哪個會先到來。有句話說:「人生最悲慘莫過於,人在天堂,錢在銀行。」 但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活到70歲~80歲,但卻沒有為退休存半毛錢,生活也會陷入極度的痛苦。究竟要即時行樂,還是未雨綢繆存退休金?這邊提供2個方法,或許能解決多數人心中的疑惑。
定期定額投資
定義:在不影響生活品質下,每個月固定提撥出一定的金額,進行投資。
從2024年年初開始,台灣的投資市場吹起了一股ETF風潮。 其中又以高股息ETF最受歡迎,像是當時的00940之亂,時常會看到新聞報導,哪個阿公、阿嬤去解定存、保單 ,拿去買高股息ETF。但到了下半年風雲變色,部分高股息ETF配息紛紛縮水,大家又開始對市值型ETF產生了興趣。至於為何開始轉向市值型ETF以及市值型ETF的優缺點這邊先不細講,但大方向來說,除了可以避免存(賺)來的錢被通膨吃掉外,還能享受時間複利的效果。以下用市值型ETF元大台灣50(0050)試算,若每個月定期定額5,000元,10年、15年後本金會有多少?提供讀者參考。
表1:0050定期定額試算表
| 總投資金額(元) | 資產終值(元) | 總報酬率(%) | 年化報酬率(%) |
10年 | 60萬 | 153萬2,565 | 155.43 | 9.83 |
15年 | 90萬 | 308萬3,720 | 242.64 | 8.55 |
註:10年期間2015年~2024年、15年期間2010年~2024年 整理:賴伯愷
|
4%法則
定義:建立一個資產組合,不以消耗本金作為退休生活費的主要來源,而且是以資產組合的孳息(股利或利息),做為退休生活費的主要來源。
假設每年40萬元的生活費,以4%法則反推,退休後的投資本金只需要1,000萬元。 若想達到年被動收入100萬元過生活,退休後的投資本金就需要2,500萬元。
4%法則可以說是解決了「不知道錢會先花完?還是命會先沒了?」的問題。主要的原因在於不會傷到本金,但又能在退休時固定領到一筆錢生活。當然礙於篇幅的關係,這邊無法詳細說明4%法則該如何運用,以及它的優缺點,若想更進一步了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
努力增加收入來源,並創造被動收入
在物價飛漲、大通膨時代,小資族光靠本業收入真的很難存錢。因此「被動收入」也更顯得格外重要,只要用對方法,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辦法達成。常見的「被動收入」有學習投資、經營自媒體、租金收入、著作權(知識變現)等方式。
表2:被動收入優缺點
被動收入 | 優點 | 缺點 |
個股 | 1.報酬率高 2.個股選擇多 3.流動性高
| 1.高風險 2.價格波動大 3.需要花時間研究
|
ETF | 1.入手門檻低 2.適合長期投資 3.流動性高
| 1.報酬率穩定、但較低 2部位較大時,需注意內扣費用
|
租金 | 1.現金流穩定 2.相對抗通膨、資本膨脹
| 1.初期需要較大的資金 2.房屋養護固定成本 3.租客問題、法律責任
|
自媒體 | 1.門檻、成本低 2.長期經營有機會創造穩定收入
| 1.初期穩定度低、需長期經營 累積 2.可能受平台演算法影響 3.競爭激烈
|
著作權 | 1.可一次性授權、長期收入 2.知名度打開,增值空間大
| 1.初期需花費時間創作質量高的內容 2.授權過程,偶有法律問題需解決
|
整理:賴伯愷 |
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打造個人財務報表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滿有道理的。如果你不在乎自己的財務,財務本身也不會自動要求你來檢視。在規畫自己的退休金時,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學會「規畫自己的財務」。不管是記帳或是打造屬於自己的財務報表,都對於退休規畫有很大的幫助。
圖1:個人財務報表範例
圖片來源:艾蜜莉會計師
以個人財務報表為例,可以簡單區分為4項,經常性收入、非經常性收入、經常性支出、非經常性支出。本業薪資收入可歸類在經常性收入;前面提到的「被動收入」若非固定收入,則歸類在非經常性收入。經常性支出包括固定的基本開銷,像是房租、伙食費等;非經常性支出偏向不固定產生的費用,如娛樂、醫療費等 。填寫完個人財務報表後,就能檢視哪些項目是可以刪減,以降低支出,提高儲蓄率。
設定了「儲蓄目標」,就能使用上述提到的定期定額投資與4%法則,來規畫退休金。想知道針對不同年齡層所需退休金的試算,歡迎點擊下方連結,看更多艾蜜莉會計師和峰哥的實例解說。
延伸閱讀
▶存股也要「存對股」!成長股有跡可循?艾蜜莉會計師X峰哥,帶你從財報關鍵9指標中找端倪
▶租房或買房?做對選擇可以多存900萬?艾蜜莉會計師教你:租金、房貸每月現金流算法
▶小資族每月賺3萬,用6方法創造被動收入!再教你用00878每月加薪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