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太多太少都不好,研究顯示自主時間這樣剛好
可自由運用的時間更多,真的能對生活更滿意嗎?
我們找到一份資料,對象為數萬名美國人,資料包括他們平日一天所有的活動,以及他們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這份出自《美國人時間運用調查》的資料,有助我們回答一個迫切問題:日常生活中可自主運用的時間長短,與個人整體幸福感的關係是什麼?
我們分析的第1步驟是計算個人有多少時間可用於自主活動——也就是人們想做的事,包括「放空」、放鬆和看電視。也包含其他較積極的休閒項目,像是運動、出門看電影或體育競賽,以及純粹的社交活動,像是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等等。重點是,這類可運用時間的計算中不包含義務性事務的時間——也就是人們非做不可的事,例如:枯燥反覆的工作項目、家事、看牙醫、就診、雜務等等,這些都歸類在非自主活動中,計入無法運用的時間。接著我們比對計算出的自主時間與人們的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係,所得結果發人深省。
得出的圖表中的曲線呈倒U型——像是拱型或彩虹。
從圖表中可清楚看出,每天不到2小時的自主時間著實太少,會造成壓力及不快樂。每天有多於5小時的自主時間又太多,會減損一個人的目的感。這些研究結果告訴我,辭職很可能一樣不快樂。時間太多一定會讓我想投入另一樣事物,好滿足自己想有所作為的動力。如此看來,一天擁有2小時到5小時的自主時間似乎剛剛好。
重點在時間
我以前認為:只要每天能有更多空閒,我就能做所有想做的事,進而完成一切,也就能更快樂。不過有趣的是,圖表中2小時到5小時之間的平直區,代表在一個相當寬的範圍內,人擁有的自主時間量與快樂無關。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表示除了極端情況外,想對生活更加滿意,問題不在於所擁有的時間量,而是如何支出我們所擁有的。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要成為時間富翁,而是該如何豐富你所擁有的時間:想要更快樂,時間不只是一項挑戰,更是解決之道。只要你知道如何投資時間,而且確實投資,就可以讓生活更快樂。重點在於如何分配時間,以達成最重要的事——在你回顧人生中的那些日子、那些年,甚至是一生時,能感到充實滿足的那些事。另一個重點則是全然專注,使這些時光更為快樂。
成功通常是由獲益來衡量,而且愈多愈好。我的研究團隊曾調查美國數千名各行各業、各收入層級的人士:他們想要有更多時間還是金錢?大多數人都選金錢。
雖然人人都重視金錢,但是真正能決定人生是否成功滿足的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你花費的時間。是否有目的?是否值得你所投資的時間?
多項研究結果相當一致且清晰:不管一個人有多少錢或時間,更關注時間都將帶來更高的快樂程度。重視時間更甚於金錢的人,對日常生活有更正面的感受,對人生也更加滿意。
找出你的「快樂時間」,成為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
如果我問你,一天之中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而你回答看電視放鬆,那我一點也不意外。這合情合理:忙了一天,你非常期待晚上能一杯葡萄酒在手,打開Netflix犒賞自己。但是,如果我在晚上10點半,你正看到第3集後半時傳訊息提醒你,已經過了上床時間半小時了(你高度期待的沙發時間已持續2小時半),你大概會覺得很煩,然後不予理會。你累了,對於被打擾感到不耐煩,很想知道接下來的劇情,也許對整晚耗在電視前又有點罪惡感。有時候——甚至是經常——我們對於什麼能讓自己快樂的預期,與事情實際發生時當下的感覺並不一致。
真相是,以為自己單憑直覺規畫就能求得愉悅滿足,結果往往不如人意。其實要想正確地找出哪些活動最能讓你快樂,最好的方式就是追蹤記錄你如何運用一整天的時間,以及當時的感受,持續記錄1週到2週。這項練習所得的資料,可供仔細評估你以為會帶來快樂的事,真正帶給你的是什麼。
快樂不只是當下的愉悅,即使某項活動你並非每一分鐘都樂在其中,但花時間做成一件事的感覺還是很棒。登山客追求登頂的喜悅,就是很好的例子。或是努力準備簡報也許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但你不是因為有趣才這麼做,你之所以投入時間,是為了不在聽眾面前出糗。我第100萬次把我女兒和她的小單車推上坡,真的累斃了,但看著她終於騎穩,順利地滑下坡安全停住,我倆都忍不住露出大大的笑容。
身為目標導向的物種,我們的動機不只是愉悅本身,成就也能讓自己滿意欣喜。有明確目標的活動對我們來說就有意義,而這種意義感能讓自己感覺良好。意義和快樂,在我們的體驗中其實密不可分。
我蒐集了所有學生的時間追蹤作業,事實證明使用社群媒體與看電視類似——只不過更無趣且更無意義。花在社群媒體上的時間,與自尊呈現明顯的負向關係。花較多時間在社群媒體的人,明顯對自身及整體生活感覺更糟。
時間追蹤研究指出有3類活動:
1.快樂時間=既有趣又有意義(例如:社交連結)。
2.尚可時間=可能有趣(例如:看電視)或有意義(例如:工作),但通常不會兩者兼具。
3.浪費時間=既無趣又沒意義(例如:通勤...也許還有滑社群媒體)。
實際做一遍時間追蹤練習,你會更清楚自己目前是如何運用時間,還能辨認出活動的哪些特徵讓你覺得較喜歡或不愛。
延伸閱讀
想善用每分每秒,但沒多久就精疲力盡?韓國時間管理專家:先考慮如何度過可控管的時間才是明智之舉
即使無法搬去更大的房子,還是可以過上理想生活...整理諮詢顧問:重點是做了什麼,而非住在哪裡
書籍簡介_更快樂的1小時:UCLA爆紅的時間幸福學,教你聚焦於最重要的事
作者:凱西.霍姆斯(Cassie Holmes)
譯者:蔡丹婷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2/11/01
作者簡介_凱西.霍姆斯(Cassie Holmes)
史丹佛商學院行銷學博士。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行銷學與行為決策學副教授。她研究快樂與幸福,強調時間在其中的關鍵效用,探討「時間為什麼比金錢更能帶來幸福?」「為什麼幸福的意義會改變我們的人生?」「人們可以從日常生活或是額外的體驗中得到多少幸福?」等問題。
文章散見於《心理科學期刊》《消費者研究雜誌》,《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也經常引述她的研究。商學院資訊網站Poets & Quants讚譽她是40位40歲以下最佳商學院教授之一。
譯者簡介_蔡丹婷
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最喜歡翻譯,最愛家人。極喜歡窩在家中推敲字句的日子,更喜歡透過不同語言接觸新知,夢想是能使用八國語言。翻譯本書過程中不知不覺應用書中原則,現在每天都過著更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