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從2007年以來,包含今年共有6次熊市,市值型的ETF 0050,它的下跌期間、下跌幅度幾乎都與大盤同步。
2.0056回檔修正的百分比也跟大盤差不多,而且在2011年的熊市,0056下跌了31%,股價的波動程度不比大盤來得小。
市場有句話說「做多賺的多,做空賺得快」,2022年以來的「熊掌」就揮得又快又大力,截至2022年7月11日(下同),從年初最高的1萬8,619點,跌到最低7月初的1萬3,951點,中間落差將近4,700點。
這樣說,你可能沒什麼感覺,但這波從萬八到萬四,僅花了大概6個月的時間,但2021年一整年,大盤不過漲了約3,500點,加上2019年、2020年都是多頭年,因此今年對投資人來說,真的是非常難熬的一年。不過,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市場到底何時見底,投資人能做的是參考過去的經驗,看看空頭來臨時會發生什麼狀況,藉此做出相對安全的判斷。
由於ETF是最近投資的熱門標的,所以就來觀察市值型ETF和高息型ETF在熊市時的狀況。這2種ETF,掛牌時間最長的分別是元大台灣50(0050)和元大高股息(0056)。在看它們的狀況前,先來了解台股這十多個年頭遇到的熊市。自2007年以來,包含今年,共有6次(詳見下圖)。
第1次——2007年10月~2008年11月,金融海嘯
當時是全球性的金融海嘯,高點出現在2007年10月,為9,859點,接著一路下跌到3,955點,跌幅高達6成,是這十多個年頭以來,下跌最猛烈的一段,而且這段熊市維持了大概14個月。
第2次——22011年2月~2011年12月,歐債危機
2011年,歐債危機,當時高點出現在2011年2月,為9,220點,後來下跌到6,609點,回檔28%,收縮期間為11個月左右。
第3次——22015年4月~2015年8月,陸股熔斷
2015年,陸股喊出「去槓桿化」,股市多次熔斷,台股也受影響,當時高點1萬14點出現在2015年4月,之後震盪下跌約5個月,跌幅28%,來到7,203點。
第4次——22018年10月~2019年1月,中美貿易戰
2018年,中美貿易戰,台股大盤高點為1萬1,062點,低點9,319點,從2018年10月到2019年1月,回檔約4個月、高低點落差16%。
第5次——22020年1月~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從1萬2,197點跌到8,523點,下跌約30%,不過各國馬上降息救市,台股回檔3個月就V轉上揚。
第6次——22022年1月~2022年7月,美國升息縮表
今年,美國升息縮表、市場出現衰退疑慮,加上戰爭、供應鏈大亂等,截至7月11日,年初從最高1萬8,619點跌到1萬3,951點,7個月左右時間,回檔約25%。
那麼,在這6段大盤修正的期間,元大台灣50和元大高股息狀況如何?市值型的0050,它的下跌期間、下跌幅度幾乎都與大盤同步(詳見表1)。
在2007年、2008年金融海嘯時間,大盤下跌6成,元大台灣50也跌了6成,當時的股價從每股72.30元,跌到剩下每股28.53元。今年以來,大盤最多回檔了25%,元大台灣50也從每股152.4元,跌到每股108.45元,回檔29%。
再來看元大高股息,雖然它是高股息型的ETF,但是回檔修正的百分比也跟大盤差不多,且2011年的熊市,元大高股息下跌了31%,股價的波動程度不比大盤來得小(詳見表2)。
0056在2008年時等大盤跌了半年多後,才開始下跌
不過,有一件有趣的事情,2007年回檔時,大盤最高點出現在2007年10月,之後一路震盪下跌,但元大高股息的高點是出現在2008年5月,之後才開始下跌,等於大盤開始跌的時候,元大高股息反而還震盪走高,等大盤跌了半年多後,它才下跌。
而且2011年、還有今年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這6次熊市,有3次比大盤晚下跌,概念上來說,應該是股市下跌初期,因為這類價值型投資、高股息的商品有殖利率的保護,所以投資人相對願意持有或甚至進場。但等市場跌深,投資人可能會擔心賺股息、賠價差,或市場上出現了其他更高殖利率的標的,就會開始賣掉這類高股息的ETF。
股價下跌,配息有受影響嗎?原則上來說,ETF配出來的股息,假設是在2008年分配,這個股息是源自於當年度成分股的配息,所以實際上,那是成分股在2007年的獲利。所以,要觀察的是熊市期間過後的那一年配息是不是有變化。
先看元大台灣50,2007年、2008年分別配發2.5元、2元,但在經過衰退之後,2009年的股利只剩下1元,2015年的隔年也是縮水較嚴重,2015年配發2元、但2016年只配0.85元。不過,其它次的熊市,就看不太出來股息的金額有明顯的縮水、甚至還增加,譬如2011年配1.95元、2012年配1.85元;2018年配2.9元、隔年配3元;2020年配3.6元、2021年配3.4元;今年合計配息5元,明年則未知(詳見圖2)。
接著來看元大高股息,它在2007年12月才掛牌,所以2007年、2008年沒有配息可以理解,但是2009年有配息2元。接著,2011年熊市配息2.2元、隔年配息1.3元,縮水較明顯。不過,後續的配息整體愈來愈高,2015年配息1元、隔年配1.3元;2018年配1.45元、隔年配息1.8元;2020年配息1.6元、隔年配息1.8元。雖遭遇熊市,但元大高股息的配息金額幾乎不受影響。
整體來看,從價差的角度而言,今年的回檔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落底,但氛圍比較屬於經濟狀況的調整,因此,要留意這樣的狀況會不會擴大成全面性的系統性危機,譬如2008年,當時的金融海嘯就是由次貸風暴慢慢地演變成一場大規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所以當時回檔的期間長、幅度大。
其餘2011年、2015年、2018年都比較沒有衰退的陰霾在,但今年,衰退的疑慮愈來愈高。央行在6月的記者會中就提到,不少國際機構紛紛下調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所以,參考2008年的狀況,如果衰退從疑慮變成真實事件,那麼,今年以來下跌2成,恐怕還沒有反應完衰退的市場。
再從配息的角度來看,雖然不見得每次熊市之後配息會縮水,不過以元大台灣50來說,受到衰退後配息的影響較大,譬如2008年之後,2009年確實配得較少。當然,不知道明年這2檔ETF可以配息多少,但在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在估算近2年的殖利率時,最好把「可能縮水」的狀況納入考慮。
因此,總結來說,如果今年想要加碼ETF,不管是市值型或是高息型,都建議要採用更為嚴謹地標準進場,且千萬不要一次買滿。嚴守紀律、分批布局,可能是投資人今年能不能睡得安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