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昨晚好友聊天(前陣子因為新婚剛買房的好友P),就是之前有跟大家提過,家人協助出部分頭期款買房的那位。P的脾氣很好,也從不避諱說自己當年游的快才有了今天,一切都是感謝爸爸。

這樣的個性蠻好相處的,做人也非常溫和,新婚的太太等著要跟他搬進新買的老公寓,P新婚並沒有急著馬上生孩子,才快要30歲的他,跟新婚太太還想要多過幾年自由的生活,只是一開始想要有夫妻一起打拚的感覺,所以搬離了自家,試著獨立自己生活。

他昨天若有所思說著:「我跟我女友(太太)這2天認真算了一下家庭未來的開銷,1個月要9萬多元,一般上班族哪可能負擔台北的生活?太沉重了吧!」我笑著說:「9萬多元?還沒小孩你就算這麼高,有小孩之後怎麼辦?你是怎麼算的,有把房貸計算進去嗎?」

P逐一念著:「房貸就接近4萬元,我跟老婆說之後1個月吃飯的預算每人7,500元,合計就是1萬5,000元,另外還有月租停車費4,000元、養一台車的開銷,偶爾的出遊費用等等。」

低估伙食費下每月開銷9萬,未來有孩子怎麼辦?

「我想,你1個月估伙食費7,500元應該是低估了,除以30天等於250元,每天早餐50元,中、晚餐各100元。這不大可能,常常一個雞腿便當就超過110元了,更何況以前你會吃還不錯的餐廳,不可能婚後就不吃了,另外還有送老婆的三節禮物,情人節、生日、結婚紀念日等等。」

P愣了一下,繼續說著:「對啊,所以我真的很納悶大家怎麼不靠爸媽過日子,每個月我們夫妻估伙食費1萬5,000元確實是低估了。」家庭理財是大問題,我調侃他兩句:「那你之前還說要生2個或3個,看你這樣,真的生了不就要餓死。」P大笑說:「我只能馬上回去找老爸,不然怎麼辦。」


其實他們夫妻的月收入也不算差,支付這9萬元的家庭開銷也是勉強OK,但P也問了一個問題,就是一般上班族在沒有爸媽幫忙的情況,究竟怎麼在大城市裡成家立業?


每當有人在問買房的問題時,我只能說要不你就降低標準,買次一階的房子,像是原本計畫買電梯社區,你就改電梯華廈;要不然就是買老公寓,先爬個幾年樓梯再說。


另一個方法就是退居一個區域,往外圍移動不見得就代表不好,太座的長輩以前30多年前買在新店安坑,當時很荒涼,聽太座說小時候還有一條大水溝抓蝦抓魚,不過新店的平地市區當然就繁榮許多了,買不起市區要不然怎麼辦?就往外圍跑,就這樣而已。


哪知道後來新店整個也都起來了,安坑買100萬元的公寓5樓,在2007年賣400萬元,而且還是賤賣,當時資訊少,賣了才知道其實可以更高。不過賣了就賣了,賣了也是為了換屋,同一條街上差了兩個紅綠燈的新建案完工,但是建商剩下最後幾戶賣不掉,就這樣被長輩用芭樂價買到,記得是800萬元的樣子,帶車位的電梯社區,結果住了10餘年,又賣了1,500萬元,如今搬離新店去外縣市現金買房,就安心養老了。


對我們尋常人來說,單靠薪水不靠投資理財是不可能翻身的,翻身不代表從極窮翻身到極富,這是誤解了,能夠從極為艱困的環境變成有點辛苦但還能過日,這就算是翻身的一種,再從辛苦的環境翻身到普通環境,這也算是翻身的一種,普通再到小康,小康再到舒服,至於是否能大富,那個是由天,就不是我們能掌握了。


提供給讀者朋友思考,投資理財是這個時代不能不面對的事情,不管精進不懈的本業、股票基金還是房產、妥善的保險。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昨晚好友聊天,(前陣子因為新婚剛買房的好友P)…


延伸閱讀

拚了30年資產還是輸給靠爸族…一位富二代的告白:其實你們比較的對手不該是我,而是我爸跟奶奶
日托每月1.8萬、房貸每月4萬…在台北養一個家要花多少錢?理財達人逐一算給你看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