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看到意氣風發的高層主管,在投影幕前充滿自信地侃侃而談,在社交活動中談笑風生。在人後,他們有沒有另一面?
「你還在透過管道拿抗憂鬱劑嗎?」和W許久不見,得知他最近剛升職高階,我先向他祝賀道喜;但當旁邊沒有別人,我實在忍不住提醒他:「你接下來的工作,壓力恐怕更大。再不看醫生,真的能一直撐下去嗎?」
W苦笑,而我也知道他苦笑背後的緣由。
難言之隱埋更深,只為晉升之路順暢
也許是因為我在業界走動多年,類似W的案例實在聽到不少。這些職場人,在高壓工作之下,忍受著各自情感、關係、心理、精神的痛苦,卻不選擇就醫,寧可走偏門拿成藥。他們難言的苦衷是:「如果我去看醫生,晉升的前途不是毀了嗎?」
許多人都聽過這樣的傳聞:大公司在重要職位出缺、評估接任人選時,除了考核其工作表現之外,還會透過徵信管道,查核候選人是否(曾)有精神與心理病史。徵信業者的專業,就是繞過層層保密機制,打探到應屬隱私的資訊。如果查到病史,升職之門立刻關閉。
對職場人來說,他們不能確知自己公司是否這麼做,所以只好假設公司有。如果他們心懷坐上高階職位的期許,就不能讓自己的紀錄上有這項「汙點」。不可公開的病痛,只能獨自面對,愈埋愈深,直到再也埋不住,導致最糟的結果發生。
當悲劇發生,對企業亦是沉重打擊
不說那些檯面下得知的案例,光是有被媒體曝光的案件,都令人看得心驚感傷:
2018年9月,知名上市公司執行長在公司總部墜樓自殺。
2018年12月,某科技大廠工程師猝死於辦公室。
2015年,某國際品牌公司財務長暨發言人於自家車內燒炭身亡,年僅49歲。
這個清單,還可以列很長。
這些令人心碎的新聞,不僅是當事人的悲劇、家庭的破碎,對公司士氣也是極沉重的打擊。當發生最糟的情況,企業才知道原來其同仁久受病痛折磨,公司品牌形象也無可避免地受到損失。
顯然,對員工身心疾病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任由員工臆測、尋求醫療救治將不利職涯,於是避不求助,甚至極力掩蓋,其結果對各方都不好。
借鏡美國企業方案,讓員工、企業達成雙贏
這並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當前在變化快速、工作壓力大的商業社會中,職場人受心理疾病所苦,全球均在發生,也因此,美國聯邦政府人事辦公室(U.S.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帶頭推動「員工協助計畫」(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
這個計畫提出,對於受身心問題所苦的員工,雇方主動提供諮詢、心理及精神治療的相關資源,並且要明確讓員工了解,當他們面對自己的困境、積極尋求正當治療管道,絕對不會影響他們的考績與升遷。透過「員工協助計畫」,許多酗酒、用藥成癮、家庭關係出問題的員工,都得到妥善的協助,得以逐漸走出困境。
而採用此計畫的企業,也得以藉此發現管理上的缺失與漏洞,例如發現某主管的溝通與情緒管理不當,就可以安排他接受諮商,或透過課程有效改善;某些公司也因此發現任務分配方式不當,於是進行優化調整,或是加強作業系統,幫員工提升工作效率。
最近,台灣也開始有企業討論「員工協助計畫」,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趨勢,期待能在台灣推廣開來。
背對威脅是最危險的,掩蓋起來的傷口爛得最深。當企業主動和員工站在同一陣線,面對身體或心靈的折磨,我們會有更優質的職場,企業也會在形象與員工士氣上得到豐厚的回饋。(本文作者為瑞星管理顧問蔣宗芸)
作者簡介_蔣宗芸
瑞星管顧共同創辦人。25歲創業,在高階人才招聘市場深耕十餘年。服務客戶超過400家,版圖橫跨半個亞洲,一半以上是世界500強、台灣50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