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投資總會遇到悔恨,例如看到比特幣上4萬,卻空手。看到股市創新高,卻沒買。

2021年1月8日虛擬貨幣

 

2021年1月8日美國股市ETF報價

 


到底什麼決策才是正確的呢?

股市的報酬我完整參與,在被動式的投資取得滿意的報酬(年化報酬15.32%,2020年總資產成長40%),但我去年中把比特幣換成自己公司的股票。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希望把自己的努力具體數字化,只有這樣全心奉獻才更有效益,畢竟在新創,總是要拿點股權這才有趣。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幣的波動起伏超過我能承擔的範圍,我在心情上無法承受。賺錢使我興奮,虧損讓我懊悔。

 

事後來看,會覺得自己比特幣換在很不好的位置,心中時不時會出現:假如我現在沒賣,哇,4倍了!

 

《理財盲點》這本書的序中,作者吉兒‧施萊辛格(Jill Schlesinger)寫到:
我曾犯下重大的投資錯誤,令我感到羞愧跟尷尬,甚至到現在都難以啟齒。
在2000年代初期,股市剛從網路泡沫復甦,我太晚投資高風險成長公司。
我一直在等「正確的進場時機」,我自詡聰明,有辦法看準。
但後來我並沒有。
那一年我的資金只獲得12%的報酬率,而市場報酬率卻超過20%。

她思考為何會鑄下大錯,為何其他人也會犯下錯誤?後來她才知道,原來她成為情緒的俘虜,厭惡風險。由於小時候看過父親投資期權賠錢,看到父親大哭,最後搬家。這樣的經歷造就她成為保守型的投資人。我們的經驗會影響我們跟金錢的關係,人類是感性的動物,更容易做出錯誤的財務決策。

只要談到錢,「恐懼」和「貪婪」這2種情緒會特別困擾著我們。一方面害怕失去,一方面又渴望更多。

人生一路上遺留著後悔

現在想想,總覺得人生一路上遺留著後悔,往前走一點,往後看一下;再收拾心情往前走,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停下。我在剛開始投資ETF時,覺得自己錯過以前的時光,覺得應該早一點投資,但事實上我一大學畢業就開始投資了。

調單位時,覺得早知道應該拒絕,事後換工作又覺得這好像是上帝最佳的安排。
開始投資比特幣時,覺得自己錯過了最好的時光,應該早點買。賣了之後,現在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留一點比特幣?
開始參加創業時,覺得自己應該早一點開始。

眼前的事物只是我們先前一連串選擇的結果,我在投資上是希望做到中長線的持有以及被動投資,讓自己的人生積極主動。現在雖然沒有持有比特幣,但是卻是一個「主動人生、被動投資」的狀態,我大部位放ETF,少部位放自己打拚的公司。

資產配置,配置的是資產,還是人生?時間是資產、人力資本是資產、金錢也是資產。我只能依據當下所知的,做出最佳的安排,並相信自己做的是最好的決定。我想擺脫後悔的心情,因為沒有時間後悔,只能向前看。這一切都是動態的,人生似乎是如此,希望快速拿倍數回報,但最後多數來自於穩扎穩打的報酬。

本文獲「蔡至誠。PG財經筆記」授權轉載,原文:投資,總會錯過一些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