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來利空消息頻傳,台股連續多天大跌,市場情緒起伏不定。主要原因是受到多重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一、市場擔憂疫情影響景氣復甦,二、美國總統大選再添變數,三、紓困案遲遲未能通過。
我的解讀是,歐洲雖然爆發第二波疫情,但死亡率持續下降,等到高峰值出現,疫情受控,市場才會逐漸回溫,低利率的環境下,風險性資產仍會不斷增值。
美國是高度民主法治的國家,不可能任由川普恣意妄為,最終還是會有一套機制因應現狀。最重要的是,民主黨共和黨的最大的共識是拯救經濟,所以預算案最終一定會通過。
9月18日外資大賣437億元,創半年來單日最大量,嚇壞不少投資人。但外資從今年初就已經看淡台股,至今賣超已達數千億元。直到疫情爆發後,發覺台灣是中美爭端下的受惠者,而且疫情控制得當,外資才開始加碼股市,但這樣脆弱的信心禁不起市場考驗,一但有風吹草動,外資隨時會看壞行情減碼。
以現狀來說,為什麼台股創新高後陷入盤整,緩漲易跌?
台幣升值逼使許多滯留在國外的資金回流,股市和房市成為首要選項。自然造就台股行情居高不下,甚至突破歷史新高,這些因素迄今皆尚未消失,尤其是半導體產業,以台積電為首,相關IC設計、筆記型電腦、伺服器等相關概念股,都是訂單滿載,所以短期間的漲跌暫不會影響長期趨勢的發展。
三月後進入市場的資金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看,第一,今年的壽險儲蓄型保單陸續停賣,股市成為標的之一;其次,低利率讓年輕人、退休族都開始投入股市,購買基金或ETF,對抗通膨及讓資產增值;最後,海外台商及資金回流為數龐大,近年贖回的高收益債券基金也高達四千億,但這些資金容易受到市場情緒影響,波動性極大,並且金額上仍不足以彌補外資賣超的缺口,外資仍是牽動台股最大的關鍵角色。
存股光環逐漸黯淡
至於近來弱勢的金融股,主因是現有業務缺乏特色、利差縮小、海外匯損擴大以及資本適足率不足,都是導致股價欲振乏力的原因,部分存股者也逐漸發覺,金融股已經不是適合的長期投資標的了。
最近幾周,長假效應促部分台資退場觀望,這提供投資者入市的良機,我的看法仍舊是趨勢尚未轉空,持續關注總體經濟變化,無須過於悲觀,機會仍然存在。我的建議是等到十月中旬,美國企業財報陸續出爐,科技類股預計會繳出不錯的成績單,未來的股價值得期待,即使目前整理、修正都不是壞事。
責任編輯:梁喆棣
作者簡介_老馬
現職是個為自己也幫好友做投資規劃的快樂投資人,手中可運用的資金約十幾億。上一份工作是券商自營部操盤手,所掌握之資金規模高達上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