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在羅霈穎過世後,我的LINE群組框引起許多單身女性的討論,

「今天看到羅霈穎新聞,覺得很感慨耶。」
「以後老了,我們要不要都住在附近啊!」
「我覺得我很怕自己死在屋內沒人發現。」
「大家可以住一起啊,我也覺得很可怕。」

單身的人害怕自己會「死沒人知」、而媒體又不斷的大力宣染「孤獨死」,弄得很像一個人獨自面對死亡,好像是極致的悲哀,但死亡到底要如何揪團呢?死亡的過程本來就只能自己承受,是一個逐漸失去知覺的過程,甚至生病的人在死前,其實是對於周邊事務已經無所察覺,如果「孤獨死」這麼可怕,死在舞台上是不是就會被媒體吹捧了?也不會。藝人突然心肌梗塞死在舞台上,在大眾面前CPR這樣真的會比較棒嗎?好像也不太會。怎樣死才會得到大家的肯定呢?以過往的經驗來說,只有在睡夢中死去這個死法,可以讓大家滿意,難度好高,但對一個往生者而言,怎樣死真的很重要嗎?

身為單身且獨居的我,也曾經被問過是否害怕孤獨死,坦白說我真的不怕,因為可以死在家中,不是大家都很希望的事情嗎?到底有什麼不好?大家因病被送到醫院,在彌留時都會想要死在家裡,所以死在家裡是很好的事情啊!媒體上也常報導死亡多日沒有人發覺,屍臭已經漫出,這種情況到底是活的鄰居比較痛苦,還是死亡者本身呢?我想應該沒有人在死亡後還掛心自己臭不臭吧。

死亡的過程一定要有親人環繞嗎?

如果死亡的過程必須在親人環繞下,才是幸福快樂,那為什麼很多人都會討厭過年,許多親戚光是一年見一次都令人厭煩難忍,在你死亡時,你還會想見他們?人在生病時,需要的是寧靜的休息,不會想要跟人應酬,更何況是身上插管時,我記得有一位新聞圈的大主管懷孕生小孩後,一堆屬下以及企業公關想要去探望,她統統婉拒,「我生完後只想要好好休息,跟大家見面還要梳頭髮、化妝,也不好意思太邋遢,我光是應付來探望的親戚就很累了,不要來看我,讓我好好休息是我最想要的禮物。」

孤獨死跟兒孫滿堂死都一樣是死,重要的倒不是在你死亡的那一刻,有多少人圍繞,一如你生重病時,你會希望一堆人來問候你還好嗎?有沒有比較好一點啊?我自己是不想啦!我會覺得挺煩的,老娘都在生病了還要應酬大家,我會更累。

我覺得死亡對當事人來說,就是一件慢慢慢失去知覺的事情,甚至到了最後一刻,很多時候都是不清醒的,既然如此,周圍人多或者人少,到底是對生者的差別,還是死者的需要呢?我都要忙著去往生了,我應該沒有時間對大家一一點名吧!

其實怎樣死,真的不是這麼重要,我認為人生是趟旅程,活著是一個過程,在你在活著的時候,有沒有著自己想要的日子,活得是否開心,比怎樣死亡更重要,死亡僅一瞬間,而活著的分秒卻是一輩子的累積,花時間在恐懼死,不如花時間好好活,當你活得盡興時,怎樣死就更顯得不重要。

以羅霈穎這輩子來看,她不僅活得非常精采,也一直很盡情當自己,她追隨自己的價值不盲從社會的期待,能夠這樣快意的活一輩子,超令人羨慕。以她的個性會在乎有多少人圍繞嗎?因此對她最好的報導,不是著墨在孤獨死這一部分,應該是她這一生有多盡興以及多快意人生。

如果單身的你很害怕一個人默默死去,千萬不要以為找個伴侶就不會有這問題,結婚也不會保證在你彌留時對方會陪伴,甚至多數的婚姻都是充滿挑戰與艱難,搞不好在你死前,最不想見的就是枕邊人,因此不要因為恐懼未知的未來,而去妥協於社會價值,請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擔自己的生命,能處理好自己的人生。

萬一你很擔心自己死無人知,可以在老後住進安養中心,甚至在未來,很多智慧型的手腕錶都可以監測你的生命狀態,當不對勁時,隨時通報相關單位。人不用活在恐懼裡,死亡並不可怕,人對未知的東西,往往用恐懼來嚇自己,許多事情在面對時根本不艱難,至於死亡的形式,你又何必太在乎,以西藏的天葬來說,禿鷹把肉身吃完是很吉祥的事情,死者的靈魂也可以隨鷹昇天,可見你的觀念決定你的心情與看待的方式,你覺得好世界就覺得好。

怎樣死,我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活著的時候是否精彩、是否開心,以及年邁時盡量不拖累別人、不麻煩大家,這樣就夠了。如果你很在乎在最後一刻看到誰,那為什麼不趁著精氣神十足時多去看看他們,愛要及時,不用等彌留時。

本文獲「黃大米粉絲專頁」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