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曾聽過兩派說法,一派說股價是不能預測的,因此完全不需要,甚至不應該預測;另一派說法,認為股價是可以預估的,而且認為絕對要預估。

有一個說法叫做「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也稱「錨定效應」或「沉錨效應」,心理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因為這個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獎。它是指當人們在對事件做決策時,會不自覺給予第一印象或第一資訊,過多的重視,並像錨一樣制約其後的結果。

預測和規畫之後最怕發生這樣的問題,被你自己的預估所牽絆。而且我們必須承認,干擾股價走勢的因素,往往超出我們能預估的範圍。

股市波段操作最難的事情,就是你似乎必須對未來有觀點,但又不能拘泥你對未來的預測,而受限於預測結果,所以我們可能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規畫盤勢的目的最重要的,並不是要預測,而是讓投資人先做好準備,並依照這個藍圖做好決策。

我們可以將蒐集到的資訊、數據、技術指標⋯等等,事前先規畫出幾種可能的走法,然後盤中按表操課。股市投資的關鍵,永遠不是預測準不準,因為人不是神,偶爾1次、2次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那是神的眷顧。

盤中務必依照盤前規畫交易,盤後再分析與研究結果

是投資人應該客觀地看待,並做理性的決策,並且想清楚,當規畫準確的時候,你該做什麼?而不準確的時候,你又該做什麼?所以我們規畫的走勢,不應只有1種,應該是多選方案。依可能發生的機率先後做排序,做好各種可能的因應策略,而非憑直覺操作,如果你能事先做好規畫,任何情況來臨,就不會手忙腳亂。

尤其盤中的時間盡量不思考,只要照著盤前規畫交易即可,盤後才能做分析與研究。此外是在盤中,常常注意到一種現象,股價大漲或是大跌,投資人會習慣性、著急地在盤中追問為什麼?但除非是內部人員或是資訊極度流通的人,否則這樣的提問,通常是多餘的,因為即使事後知道主力出貨又如何?股價已經下跌一大段了。股票一定要依照擬定的策略和技術面操作,原因跟答案事後再來研究。

急跌或急漲後,事後保證會有利空或利多出來,但是股價早在盤中反應,即使知道也沒意義,所以重點是,你要在跌破或突破設定的賣點或買點時,就迅速出場或進場,之後再來研究為何會跌或會漲。當然收盤後的資料收集,可以更讓你驗證今日決策的對錯,作為要不要延續策略的參考,但絕不是在盤中汲汲營營地找資訊。

最後請謹記,未來只有神知道,凡人去預測,永遠有猜和賭的成分。但我們仍必須先做好規畫與準備,依照這個藍圖擬定決策,最重要的是,時時對股市充滿敬畏之心,而不是把自己當神。


作者簡介_楊忠憲

30歲前白手起家創立連鎖餐飲店,累積人生第一筆千萬資產,就算事業有成,仍到處拜師學藝、勤讀猛練,用7年時間將技術分析練得爐火純青,不用時刻盯盤,每年操作勝率近9成!

2010年第一次買股,在2011年短期賠掉70萬元後,才開始認真學投資,發展出沿用至今的操作方法——從主流題材、籌碼面、技術面,精挑股價即將從底部翻漲的個股,估算出可能的目標價,勝率約80%~90%!37歲時投資收入已高於本業收入,正式邁入財富自由!

著有《專買黑馬股 出手就賺30%》《楊忠憲教你 指標與線型實戰(一)DVD》

FB粉絲團 : 楊忠憲 K線捕手
楊忠憲數位訂閱:K線求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