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難以退休的未來世代
推著載滿回收物的阿婆

有一次在新北市知名的南雅夜市入口處外頭的馬路上,滿滿的一堆人正準備過馬路去夜市享用美食,這時候看到一輛手推車載著滿到難以想像的大量回收物,左搖右晃地在車水馬龍中緩慢前移;推著、推著,因重心太高居然在馬路中間翻倒,看著不知如何是好的阿婆,剛好行經附近的我馬上把汽車停妥,上前幫忙重新綑牢;還有一位熱心的路人,我們2位就在危險的馬路口上,一同幫阿婆撿拾回收物,在有點難聞的廢棄物中,勉強用繩索重新定位、綑牢,快要20分鐘之後,才終於目送阿婆離去,默默地祝福她平安。

由於住家附近有個回收場,路上遇到載滿回收物的推車,為了裝多一點而重心不穩翻倒的例子還真不少,遇到了就會下車幫忙一下;人的心是肉做的,看到上了年紀的長輩這把年紀還在炎日或寒風下討生活,還真是讓人於心不忍,但其實能幫助的也不多,看到愈來愈多的阿婆忙著推車前進,心裡想著為何70歲、80歲的老人還要在這樣子的底層生活中掙扎?我也會面臨到這樣子的困境嗎?

50歲,輕鬆退休享受人生

「你想要幾歲退休?」
最常聽到網友回答「40歲」、「45歲」。
「這麼早就要退休了嗎?」

這種退休年齡的數字也算正常,沒有人喜歡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只為了賺取微薄的薪水來讓自己圖個溫飽,因此希望財富自由,趕緊離開這讓人身心俱疲的工作環境。通常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會跟著搭個1句、2句的話,諸如「教授一定是想要退休了」,「教授已經可以退休了」。

我也是正常人,當然很想要退休,每天都有人在胸前幫我掛上一串餅,只要低頭就能吃到餅,還有許多穿著清涼的俾女幫我剝完葡萄,拿到嘴邊吃,女僕還會伸手接下我吐出的籽。要能安心渡過這種皇帝般的人生,必須符合下列3個要件:
(1)資產夠大。
(2)收入>支出。
(3)每年資產都有一些增長。

如果符合這3個要件,當然會考慮離開現在的職位,最好是50歲早早退休,然後開始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追求自己年輕時未能實現的夢想,重新創造一個嶄新的「第二人生」;只是以這3項為標準衡量自己的狀況,目前只有達成(3)的目標,(2)大多數都有達成,但現在辭職沒有退休金,可能就無法達成了,(1)的部分資產還不到5,000萬元,所以還要努力。

如下圖,依據政府統計資料,目前退休年齡應該是愈來愈老,朝向60歲邁進,預估2022年左右,退休年齡將突破60歲;尤其近年來因退休基金破產所引發的軍公教退休制度改革,更使得人們不得不延後退休年齡,再加上平均餘命增加導致養老成本難以預期;因此,口袋多存一點成為許多即將退休人士的共識。

 

不怕老死,就怕老來沒錢

回想起1992年,當時的平均餘命才74歲[1],這也是退休制度設定在65歲的主要原因,領著退休金,享受下一代對於自己一生貢獻的感謝,坐在搖椅上每天看著日出與日落,過著幾度夕陽紅的清閒生活,退休後享受個幾年就辭世,只領9年的退休金並不會造成政府財務負擔。

可是當時間來到了2002年,女性的平均餘命首次超過80歲,時至今日女性平均餘命更來到84歲,而男女平均餘命也在104年突破80歲,逐步往83歲邁進。平均每10年大約可以增加2歲的壽命,未來還會持續增加中,甚至於基因科技突破時,百歲人瑞應該是常態,這也造成退休金破產的問題,大部分老年人都沒想到自己能活那麼久,「不怕老死,就怕老來沒錢」。

小毛變成老毛的困境

讓我們來舉一個例子,1994年,當時才30歲的年輕人小凡為國服務,然後預期65歲退休,努力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花費方面,既然只能活9年,老年人花費不高,每天吃稀飯配青菜,每年假設花費36萬元,大約準備個324萬元就綽綽有餘了(詳見下圖)。

原本預期退休與退休金規畫

 

沒想到來到了2020年,56歲的這名中年大叔,已經從小凡變成了大凡,居然發現平均餘命已經上升到80歲,加上每10年,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人類大約可以增加2歲的壽命,換算起來,自己有可能還有30年好活(詳見下圖)。

實際退休與退休金規畫

 

因為大凡只有準備退休金350萬元,如果還有20年好活,規畫7年花用的324萬元,變成要20年才能花完,每年從36萬元的花費,一下子降為16萬2,000元,這可是怎麼過日子,大凡必須要想辦法解決,基本上會有3個方法解決:

1.降低每年支出:維持原計畫324萬元,每年必須降低支出為16萬2,000元。只是當通膨逐漸增加,現實生活並不是少吃少喝就可以,水電費、稅金、管理費都逐年增加,甚至於醫療自費項目暴增,如果不太能動,慘了,還要請個看護,費用更是可觀,看著微薄甚至於領不到的退休金,日子可是一天比一天難熬。

2.退休之前,加倍努力賺錢、存錢:如果這把年紀的大凡已經是靠腦力賺取智慧財,蠻有機會在剩下的10年多賺1倍,但如果還是勞力財,恐怕很難達成,頂多多個50萬、100萬。未來退休金未必領得到的年代,加倍努力賺錢、存錢恐怕是必然的道路。

3.延後退休或退休後重新跨入職場:65歲就可以退休,隨著法令逐步修正,可以延長到67歲退休;或者是放棄58歲的退休計畫,繼續做到67歲。如此一來,可以多存一些,退休期間也少了2到9年。只是延後退休也有極限,未來即使法令修正得以延後,70歲大概就是頂點了,況且如果人人都能活到100歲,那又該怎麼辦呢?

簡單來說,退休之後錢不夠只得想辦法繼續工作賺錢,能力強的可以當個顧問,用過去的經驗傳承給有需要的企業,比較辛苦的就是當麥當勞或便利商店的店員,用老年人的耐心服務著四方的來客,如果實在是沒人聘雇,只好去撿拾回收物,各位讀者有沒有發現撿拾回收物的老人愈來愈多,滿載回收物的推車非常沉重,只見許多老人都已經使盡洪荒之力,每一步都推的步履維艱,讓人有些不忍。

及早規畫副業與投資理財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會選擇退休後找新工作,繼續工作到74歲,到83歲也剩下9年,符合30歲的年輕人小凡最早的規畫。可是通常計畫趕不上變化,很多不可預期性的事件不斷發生,如果做不動怎麼辦?如果活更久怎麼辦?對於沒有錢這件事情,內心不斷惶惶不安,也許會希望一直工作到83歲辭世之時,才會放心。

修正後之退休金規畫

 

在人口反轉的世代,少少年輕人要照顧如山高的老年人,負擔將會愈來愈重,創造多重收入成為基本的理財概念,而且要早早準備,尤其是被動收入要逐漸取代主動收入。

下一個問題,很多人不太理解什麼是被動收入,哪些工作又是主動收入;設想一下,當你年紀70歲的時候,能找什麼性質的工作?

7-11的員工、麥當勞櫃台阿嬤,還是房地產廣告的路邊舉牌員?沒有技術性職的工作,當老來沒錢的人口增加,這種工作的競爭性非常高,也許排了2個月也等不到一次工作[2],況且站櫃台、舉牌員都必須站很長的時間,你的雙腳站得住嗎?這些靠著一次又一次的付出換取一次又一次的單次收入,都是屬於「主動收入」。

反之,「被動收入」幾乎是不太需要花費長時間、高勞力的工作,例如投資房地產出租,定期收取租金,雖然還要負責管理維護,但不需要在大太陽底下舉牌,不需要到處找拾荒來維生;其次,投資股票,定期領股息,雖然還是要定期檢視股票資產的品質,但花費的時間可是相對地少;又如筆者出版各種著作,雖然還是要花時間找資料、分析、改版,至少可以坐在椅子上就可以完成,找一間咖啡店聽聽音樂邊打字,不必一大早吹著冷風起床,只為了賺取幾百元的薪資。參考下圖看看本書給予的建議:

建議之退休金規畫

 

最後,人類習慣以過去的經驗規畫未來,總是看不到未來生活費的暴增、壽命延長所增加的成本。周遭的朋友總是滿足於現在的生活,卻不願意預先規畫30年、50年後不同結構的未來,等到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一年又一年的來到,卻發現口袋裡的錢已經不足以因應未來的生活所需,手腳已無縛雞之力的自己,也只能看著空空的米缸而嘆氣。

補充資料:
[1] 81年臺閩地區簡易生命表,http://sowf.moi.gov.tw/stat/Life/tc8120s.htm。
[2] 時薪比最低工資還低 想當「舉牌人」得排隊,https://youtu.be/gmEJnXxXNkY。

本文獲「大數聚」授權轉載,原文:Dr.J/【預見台灣2050年系列】難退休的世代?擁有三大條件 你才有本錢「50歲享受人生」


作者簡介_台科大數據研究中心

透過數據,我們聚集各領域的專家,檢視時下重要議題及產業趨勢。當我們聚在一起,用數據說話,說出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觀點。歡迎加入我們,一起用數據看世界。

網站:http://group.dailyview.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