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你是用6位數提款密碼,保護4位數存款的小資族嗎?

台灣長期處於低薪環境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台灣人的退休理財方式,更是跌破專家眼鏡。某壽險公司24日公布與跨校團隊合作理財調查,有高達59.6%的民眾用定存來規畫退休理財,中央大學管學院教授楊曉文說:「民眾理財保守程度遠高於我們想像」。

低薪環境也許不能操之在己,但極度保守理財又是為什麼?

錯誤理財觀念,流失累積資產機會
珊珊就是實際的例子,她今年43歲,平時生活簡約,上班努力工作,下班自己開伙。她自認不浪費,問題是結婚16年來,存款卻寥寥可數,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累積更多的資產,甚至是準備退休金。

詳細了解她所有財務資訊,並確認她的價值觀與理財目標之後發現,原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她只做定存,完全不投資,以為這樣就沒有損失的思考謬誤!

「是什麼原因,讓你都不做投資呢?難道別人投資賺錢的時候,你一點都不心動嗎?」我好奇詢問。

她才說出,當年因為父親在股市中因投資失利而血本無歸,從此告誡家人買股票等於賭博,要大家以後不准碰!這也默默的讓子女們對投資留下了錯誤的印象,長大後自動隔絕跟投資有關的訊息,只做定存,以為不投資就不會虧損。

「可是你知道,就算沒有投資虧損,還有通膨,如果只做定存,偏低的利率,連通膨都不夠應付,錢只有愈來愈薄,反而不投資才注定是虧損!」

聽了我的說明,珊珊恍然大悟,原來一直以來錯誤的觀念,才是讓她資產不能好好長大的原因!

投資首重強健心理素質及風險評估
我繼續點擊網路投資專家的資訊輔助說明,「以台灣股票市場來看,有許多人回測最接近大盤的0050,長期年化報酬率約在6%~7%,如果從2003年上市抱到2018年底,大約多出2.3倍,也就是如果當初投入100萬,現在會變330萬的概念!所以,這16年來你只做定存,當然是賺不到錢的,因為市場的獲利都跟你無關了!」

珊珊瞪大眼睛,擔心的說:「如果這樣,不投資好像就可惜了!可是我要怎麼做才好呢?如果賠錢要怎麼辦?」

「你說的沒錯,投資當然要先留意風險,而且要有正確的心理素質,讓我用個比喻說明。我知道你很喜歡運動來維持好身材,妳記得妳是怎麼發現瘦身的關鍵嗎?目標、飲食控制、強化肌耐力、耐心,缺一不可,而且重點就是足夠的肌耐力才能維持更高的代謝率。投資也是一樣,目標、一桶金、增加投資肌耐力、耐心。」我笑著看她一臉不明白的表情。

「什麼是投資肌耐力啊?愈說我愈不懂了。」

見珊珊打開耳朵了,我也乘勝追擊。

投資觀念4要訣
1.設定目標。想過怎樣的生活,要對應存下多少錢。我知道你心裡一定想著愈多愈好,但這等於沒說。目標一定要明確,例如5年後存100萬、退休後要每月有3萬現金流等等,具體的時間與數字才能追蹤達成率。」

2.一桶金很重要。沒有本金,幾百趴的報酬率也是白搭,所以想辦法存到一桶金再投資,可以讓報酬率發揮更好的乘數效果。」珊珊認真聽著,一邊手刀筆記。

3.長期而言市場是上漲的(記住,這認知很重要)。投資過程中一定會有大環境變化或是個別因素干擾而漲跌起伏,例如剛才提到的台灣股票市場,年化報酬率平均可能有7%,但2008金融海嘯的時候也可能突然大跌50%,到2009又漸漸恢復正常。所以如果持有的時間夠長,就相對能穿越這些嚇人的波動,然後又重回上漲的趨勢線上,你的資產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漸漸豐厚。

其中能讓你不追高殺低的關鍵,就在於當面對一波波的震盪,仍然堅定市場長期緩慢向上的想法而不被嚇跑,於是你的投資肌耐力就會被鍛鍊出來,這足以讓你篤定面對未來市場大漲大跌時的貪婪恐懼而臨危不亂。」

4.耐心。時間最終會給你該有的市場報酬率。」我發現珊珊似乎有點了解了。

強化投資肌耐力,提升資產報酬率
「所以,你會瘦的原因之一,就是有足夠的肌耐力;而投資能獲利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有投資肌耐力,了解漲跌本來就是正常現象,並且要像巴菲特一樣,買進並長期持有就對了。當然還有很多要注意的,例如資產配置、預算分配等等,這些就交給我來協助你一步一步的完成。」珊珊點頭表示同意,並說:「今天開眼界了,有很多第一次聽到的名詞跟想法,想跟妳再多請教一些。」我慷慨答應再約下次面談,提供更多投資訊息分享。

其實有不少人跟珊珊一樣,因為觀念偏誤而不敢投資,以致於無緣參與市場報酬,錯過財富成長的機會。所以,適當的投資以提升資產報酬率,早已經是低薪的時代,小資族刻不容緩的議題。

本文獲「理財+1課」授權轉載,原文:【基礎•學理財】鍛鍊投資肌耐力,拒絕傻定存



作者簡介_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