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中國國家統計局於近日提出一項統計報告,把月收入2,000~5,000(編按:約合台幣9,226元~23,065元)人民幣的人群稱為中等收入群體引發民眾熱議。

中國國家統計局於25日發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顯示中等收入群體每天工作時間最長且照顧兒童的時間最少,不過整體而言個人自由支配時間變多增加12分鐘,陪伴家人時間也變多增加近半小時,不過主要休閒活動還是看電視。

統計局還強調,收入越低越愛看電視,收入越高越愛讀書。高收入群體每日閱讀時間平均為20分鐘,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3.2及1.9倍。高收入群體中有21%會閱讀書報期刊,而低收入群體只有6.6%。不過民眾上網時間有大幅成長,每天上網近3小時,而十年前僅約14分鐘。但引發民眾關注的是,由官方定義的中等收入群體月收入僅2,000~5,000元,而2,000人民幣僅約新台幣9,226元,而這原本應與西方的中產階級概念相當。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中國在2017年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4億人成為社會穩定的中流砥柱。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是對中國經濟成長的良性訊號,達到一定生活水準的民眾能增加幸福感,成為催動內需市場的引擎,並且能優化人口結構,維持下一代的智力投資,保證中國能繼續繁榮,這也是中國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標。

不過有北大經濟學家表示,此次報告令人訝異的是,雖然群體內部仍然存在著貧富差異,但如果月入2,000元也可以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太寬泛的定義將會使一個概念失去可信度及解釋力。目前來看中等收入群體中的低收入人口過得還是很艱難,無論是實際收入還是生活壓力都難以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輕鬆、樂趣和尊嚴。

當然也有專家猜測,這可能與統計局僅採用5等分法有關,且月收入2,000~5,000人民幣可能是指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所以比較少,不過的確把中等收入的門檻與最低工資拉上等號,將會令民眾觀感不佳。不過也有網友表示,把範圍放大到全國,這個收入算中等很正常,他月薪3,000也活得很好,不要只拿大都市的消費水準來比較,統計局這個數據很誠實。

而後國家統計局在26日澄清,當初所說的「中等收入群體」並非現在所談論的中等收入群體,只是統計調查所運用的「收入組」概念而已,與收入群體劃分沒有關係。

本文獲「財經新報」授權轉載,原文:中國脫貧有成?稱月收入 2,000 人民幣為中等收入群體



作者簡介_財經新報

科技財經、金融訊息一手掌握,走在投資的最前端。

網站:https://finance.technews.tw/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fortune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