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這幾年關於ETF投資的文章越來越多,吸引不少投資朋友的眼光,不論是海外的ETF投資(例如美股ETF搭配選擇權的投資技巧)或是0050(台灣50)、0056(高股息)這兩檔ETF總是吸引不少朋友的注意。就市場現況來看,ETF的總發行量已經從過去侷限在台灣股市指數ETF陸續發展出多樣的ETF種類,像是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商品型均有投信推出相關ETF。以圖中的投信為例,光是亞洲ETF就高達23檔。

資料來源:富邦投信

而ETF交易上最大的優勢在可直接在集中市場中掛牌交易,價格異動也是即時顯示,不像是一般的共同基金必須等到收盤後才能得知目前的價格狀況。也因為產品多元,讓許多投資人趨之若鶩。

不追求超額報酬,只求市場均值回歸效果
ETF投資的好處簡單來講便是放棄個股分析、放棄「選對個股」的想法,將資金轉為尋求與大盤一致性的報酬率。然而這樣做法所換來的就是不高於大盤的報酬率。就長線而言市場具有均一性,任何超額的報酬最終都會回歸均值,只要能獲得大盤的平均報酬也就等於享有當地整體的經濟發展成果。

這樣的效果到底好不好呢?美國曼哈頓的例子是個有趣的參考,相傳在1626年時印第安人將曼哈頓島以現今約24美金的價格給賣出,曾有人以現今曼哈頓島的價值來看,認為這是一項對於印第安人祖先的剝削。有人因此提出計算,若當初肯將那筆錢存入銀行作長期性定存(當時利率約7.2%)經過這些年的滾動,該筆資金已經增值成3.3兆美金,這表示資金的用途決定了日後的價值。但唯一的爭議是誰能看見300年後那筆錢會變成3.3兆美金呢?

在上述的例子中7.2%並非是太高的報酬率要求,透過時間的醞釀變成了一大筆財富。也就是說時間是個關鍵因子。夠長的時間加上符合政經情勢發展的報酬率可以讓人取得足夠的資產。就以複製大盤指數為目標的ETF而言正是符合這樣需求的工具。

以近年的ETF0050來觀察大盤報酬率變化連續持有的年複合報酬率會落在(2003~2018年)7.98%左右。換言之一個年輕人在投入職場三年後若順利存得第一桶金(一般而言大多將第一桶金定義成100萬投資資金)並將其投入ETF0050之中,在退休之際該筆資金有機會成長為1,750萬,成長達17倍以上。

製表:股魚

不要怕風險,不要怕無聊
這樣結果相對於定存自然是相當不錯,但對於投資人最大的困擾是投資ETF0050是個相當無聊的過程。一來是沒有話題性,二來是不會有激烈的波段漲幅,大抵上是跟著台灣的整體經濟環境變化走,景氣轉佳則獲利提升,反之則下降。討論台灣的經濟情勢可不是個有趣的飯後話題,若是個股就有趣多了,可以聊該公司的近況,甚至虧損時還能找到同病相憐的朋友一起邊吃飯邊發牢騷。

另一方面來講,投資人普遍認為過往的報酬率並不代表現在的投入會取得相同的成果。我認為這是廢話,舉凡投資商品除了標榜「絕對報酬」的定存跟債券外並不會有任何一個投資商品保證你的資金投入會取得過往相同的報酬率,這就是所謂的投資風險,也是投資人普遍存在的心魔。

你唯一要做的便是將資金投入的幅度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延伸閱讀:別將未來計畫用的資金投入股市,並多方學習投資技巧來降低焦慮。報酬率是一種事後論,投入前僅能是藉由過往的表現來評估介入後可能的獲利範圍,但沒有跨出第一步你永遠都沒有機會品嚐到投資的美好感受。

ETF的缺點就是無聊,但這也是個優點:不會讓你太專注於盤面而忘記了更重要的事情。投資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獲利讓資金持續成長?若能達成這樣的目的,無聊一下又有何妨呢?



作者簡介_股魚

專業投資人,不定期在各財經媒體發表專欄文章。深耕於財報投資領域,堅持不看盤是投資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出身於散戶,瞭解散戶常見的投資問題,透過教學互動的過程持續推廣投資理念。

股魚網:分享新聞事件觀點與投資技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