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財務顧問,經常有人前來諮詢:這張保單好不好?這檔固定配息基金如何?有什麼更好的商品?
身體不舒服,去藥局買藥,還是做相關檢查?
遇到這樣的問題,無法給予一個明確的回覆,請先試想以下兩個情境:
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可以有兩種選項:一種是去藥房買成藥;另一種是找醫生做相關檢查,再根據檢查結果,購買合適藥物、調整生活作息、改變飲食習慣等。
如果買了一棟房子,也有兩種選項:一種是自行去買家具;另一種是先請室內設計師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再根據設計圖採買家具。
兩種情境的兩個選擇,沒有絕對的對錯,但大家都不會否認,後者較能符合需求,完整地解決問題。
未經檢查,醫生無法直接開藥;未經設計,設計師也無法給予家具的種類、風格等選擇建議。
財務顧問也是同樣的,在完整了解情況之前,無法確認這樣的金融工具到底是否適合諮詢者。
因此我們會建議在挑選工具前,要先完成量身訂製的財務規劃,如此選擇的商品較能符合自己的需求。
之前寫過財務規劃的做法,這一篇來談財務規劃的價值。
財務規劃的價值
一、釐清現況
釐清目前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的狀況。
多數人對自己收入、資產及負債情形大概知道,但若平時沒記帳,通常不清楚自己的支出狀況。支出反映的是生活方式,怎麼用錢代表怎麼生活,也能反映出許多價值觀。
進行完整的財務規劃,需要填寫一份詳細的支出表,在填寫的過程當中,許多人(包括我自己)會發現,原來心目中理想生活模式的開銷比想像中高上許多。釐清現況,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二、檢視過去
現況是過去的累積,了解完現況後,可以藉由資產負債及理財成就率了解過去理財的結果。無論結果好壞,必須深入探討背後的原因,才能讓好的結果延續,不好的狀況改善。
好比說,按照收入、支出來看,工作以來,每年應該可以存30萬,工作五年了,理應存150萬,存款卻只有50萬,差額100萬去哪了?
原來,過去工作壓力極大,每當壓力來臨時,總會忍不住想購物,藉由購物的快感暫時抒發排山倒海而來的窒息感。
另外,財務規劃中也會探討現有資產及負債取得的緣由。
買車是因為業務工作必須時常東奔西跑?接送小孩較方便?單純想代步?買房是因為重視房子帶來的安全感?還是把買房視為一種投資?會買這張保單是因為想買保障?還是想存錢?持有美金是因為有計劃出國?還是想賺匯差?信貸是緊急需要?還是習慣性貸款?
這背後代表理財的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會做出不同的決策,造就不同的結果,顧問也會據此給予不同的建議。
三、擬定未來
談到理財,許多人希望賺越多越好、越快越好,但這是永無止盡的,永遠無法得到安心和滿足,反而很可能因為追求更多、更快,而讓自己暴露過大的風險,產生極大的虧損。
相反地,理財的目的應是「安心地」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因此,在財務規劃的過程當中,設定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有些人想存一桶金,好讓未來有選擇的自由;有些人想買房子,有個屬於自己的窩;有些人想準備子女教育金,讓子女可以安心地接受高等教育;有些人想準備退休金,讓自己過上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所以,財務目標的設定,代表的是理想生活方式的追尋。此外,財務目標與個人的生涯及職涯有密切相關,譬如:想轉換工作、打算生幾個小孩、買怎樣的房子、什麼時候退休。所以,財務規劃、生涯規劃與職涯規劃三者的關係是環環相扣的。
另外,在達成財務目標之前,人生的旅途中,可能發生某些風險,讓自己過去辛苦的累積化為烏有,甚至進一步成為家人的負擔。
風險的種類可以分成死、殘、病,財務規劃除了設定財務目標之外,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及責任大小,設定萬一發生各種風險時,需要準備多少的額度,方能安心地轉移風險。
四、策略擬定
目標設定完成後,可以知道現況及目標間的差距,再加以擬定相對應的策略。
在收入上,採分帳戶管理,每月收入一入帳,立即轉到ABC三個戶頭,A是生活支出、B是年度重要支出、C是夢想帳戶。先存後花,避免超支。在支出上,界定三要:想要、需要還是必要,想要可以忍、需要可以等、必要不能省。
經由規劃,把錢分成四個種類,其中投資錢是為了一定要達成的目標所做的準備,應以長期投資、資產配置及全球分散的原則進行,讓投資與財務目標結合,避免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若有負債,高利轉低利,同時思考寬限期運用、貸款期間及還款速度在目前的財務狀況下是否需調整。
在風險規劃上,以買到對夠好的保險為原則。對:買對險種,解決問題;夠:需求分析,買足保額;好:最少的錢,買好保障。在此原則之下,將會以最低的保費,買到足以安心的保障。
五、取得平衡
我們常會碰到這些問題:收入多少才夠,應該如何分配?平時可以花多少錢,是否應該多存一點?保險應該買多少保額,繳多少保費?應該投資多少金額,承擔多高風險?房貸需貸幾成,償還多久?
財務規劃的目的是達成財務目標,財務規劃的過程就是取得平衡的過程,讓有限的資源得到最恰當的分配。
經由整體性、全方位的規劃,將很清楚地知道如何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享受當下與實現未來的平衡、收入分配到ABC帳戶之間的平衡、保險保障與保費的平衡、投資風險與報酬的平衡。
在取得平衡的情況之下,我們常碰到的這些問題,都能得到明確的答案。其中關鍵就是,充分了解價值觀與需求,並量化為具體的數字,而非直接跳到工具和商品的選擇。
六、工具建議
到這一階段,財務顧問才能給予明確地金融工具、商品的選擇建議。
一般而言,在保險上,會建議定期型純保障的保險;在投資上,會建議能全球分散的投資工具;在負債上,會建議高利貸款轉低利貸款。
但還是要根據自己已有的商品及狀況而定,像是若已有一張繳費多年的終身醫療險,在財務狀況還可以負擔的情況下,通常仍建議持續繳完。
七、後續執行、追蹤與調整
生病看完醫生後,醫生會開藥,也會給予許多建議,譬如不要熬夜、多運動、多吃蔬果等,讓患者恢復健康,並避免再次遭遇一樣的問題。
財務規劃也是如此,會給予許多建議,並且協助執行,包含:投資及保險的調整及執行、收支管理的後續追蹤、面臨投資波動的心理建設及風險發生時的理賠申請。
此外,收入、支出、資產、負債、財務目標甚至是想法,都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因此,當改變時,需要調整原本的規劃到最新狀態,以符合當下的需求。
規劃完畢的後續執行、追蹤、調整,都是為了讓財務規劃能被落實,實現我們渴望的人生。
共同努力而達成的美好成果
從醫師診察、室內設計到財務規劃,都需要客戶及專業人士共同努力,同時將計畫落實執行,以提昇規劃的價值與效益。
若只有單方面的努力,規劃效益勢必大打折扣。因此,規劃完成並非結束,而是創造美好人生的開始。希望在人生理財路上,我們一同成長,並肩而行。
本文獲「財商教育實驗室」授權轉載,原文:財務規劃的七大價值,將夢想化為可實現的計畫
作者簡介_財商教育實驗室
身為獨立財務顧問,在協助客戶做財務規劃時,深深感到理財要先理心,觀念的轉換比方法和工具來得重要。
相信每個人都能透過「覺察→猜想→實驗→反思」的思考脈絡,持續提昇財商,不再害怕理財與一大堆數字。
藉由遊戲、課程、讀書會和社群交流,相互學習、一同成長,陪伴大家找到合適自己的理財方式,讓正確的理財觀念與方法能落實到每個人生活之中,逐步改善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