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故事

跑步
 

2010年3月25日,一名產婦緊緊抱著自己孱弱的孩子。這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26週大,是一對龍鳳胎中的弟弟。姊姊在保溫箱裡哇哇大哭,弟弟卻毫無反應。經過痛苦的20分鐘後,醫師決定放棄急救。剛生產完的媽媽哀求讓她抱抱孩子。

5分鐘後,男嬰開始抽搐,但醫生告訴她這只是反射動作,2小時後,嬰兒睜開了眼睛。

這是發生在雪梨醫院的奇蹟,這名叫做傑米.奧格(Jamie Ogg)的男嬰後來健康地長大,被認為是袋鼠式護理療法的典型真實案例。現在新生兒專家也鼓勵家長,盡量和新生兒肌膚相親,像這樣的親子接觸具有神奇的效果。

人類都是節奏的奴隸,我們內在的節奏是模仿第一次擁抱而來,新生兒的心肺會與母親的同步,產生規律,如果我們有幸靠得夠近,就能聽見。人類如何找到這種同步韻律,仍是個謎,不過定速就能創造節奏,人類體內的竇房結(sinoatrial node)3 就是我們的定速器。它是由一萬個細胞構成,會產生電力讓心臟肌肉收縮,平均一生收縮約30億次,是個神奇可靠的時鐘。如果把竇房結細胞分離出來,放進培養皿,細胞仍然會出現電流升降的現象。

你偏好的速度和讓你想跳舞的原因,其實都和身體結構有關。脊椎越長,理想韻律就越慢,原理和高個子所需的步行次數比較少相同。不過你的步伐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綜合指標,反映了你的年紀、飲食、健康狀況、情緒及呼吸頻率。如果你的身體一切正常,那最能影響速度的因素就會來自周遭環境。

試著在尖峰時段徒步穿越曼哈頓。無論你是不是在趕時間,都會需要很強的意志力才能抗拒身邊的急躁節奏,而且不是因為走太慢怕被撞倒。這種同步作用具有誘導性。我們會配合周圍的節奏,因為人類就是社會性動物,天生會互相模仿,別人對我們笑,我們就會自然地以笑回應;身旁的人雙手交叉抱胸,我們就會跟著做;如果周圍的步調變慢,我們也會跟著變慢。我們的祖先習慣集體行動,這種統一步調的本能肯定是物競天擇自然演化的結果。整齊一致的行動利於狩獵,一群人合力,可以獵殺體型比人還大的猛獸。保持速度一致也對行動最快者的生存有利;在群體中落後最容易淪為被擄走的獵物。

在這個脫離狩獵採集生活的時代裡,速度很重要的理由更是數不完,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應該是節奏決定了身心靈的基調。速度(tempo)這個字源於拉丁文tempus,意思是時間,在17世紀成為現代英語詞彙,屬於擊劍術語,接著又成為樂譜上用來表達樂曲風格的記號。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在D大調奏鳴曲樂譜上寫下「allegro con spirito」(抖擻的快板)不是給演奏者的建議,是表達這個速度是這個樂章的重要靈魂。

步調、心情與行動是如此密不可分,當樂曲輕柔緩慢,我們會跳起慢舞,反之亦然。音樂牽引我們的力量,從一場在蘇格蘭馬拉松比賽期間進行的大型實驗可見一斑。當廣播播出節奏快速的音樂,參賽者的腳步也會跟著變快,慢板音樂則會讓跑者變慢。另一項研究則是向心情愉快的學生播放歡樂輕快的歌曲,對心情悲傷的學生播放哀傷的慢板樂曲;另外也向心情悲傷的學生播放歡樂的歌曲,向心情愉快的學生播放哀傷的音樂。事後大部分的受試者都說,心情會隨著音樂改變,當學生的心情與音樂正好相反時,改變的效果最強。音樂會放大感受,也可以改變感受。

這些一致化作用的效果凌駕於音樂之上。我們的速度是表達情緒的方式,如鬱悶的時候就走得慢。不過速度與情緒之間屬於雙向關係,選擇新的速度、新的樂曲,就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情。

如果你曾疑惑,為何高階主管寧可放棄睡眠、捨棄親子或親密時間,也要早起去晨跑,這不只是為了讓外表顯得更年輕,真正的原因是單純為跑步,跑步會讓我們感覺自己勝券在握。前進能有效地製造錯覺。

跑步能讓脈搏加速,時間顯得相對較慢,也變得更寬廣。當你穩定保持一個韻律,氧氣和腦內化學物質產生作用,就會發生神奇的事,你會感覺自己比較冷靜聰明。用這種方式「給自己下藥」,促進腦內啡(endorphins)、多巴胺與血清素(serotonin)等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是績優股大企業和文明社會唯一容許的合法上癮,也比抗憂鬱藥物健康。

你耳朵裡聽到的音樂也有助於舒緩心情。有趣的是,「對著肚子播放莫札特的音樂能提高胎兒的智力」這個迷思其實是來自一項完全無關的研究。成人受試者聽過莫札特的音樂後,智商會暫時提高,拼拼圖的表現比較好,因此衍生出一種樂觀的想法,以為莫札特的天才可以透過樂曲傳染。遺憾的是,後續的研究證實真正刺激受試者的其實是麻醉作用,莫札特的音樂讓人愉快,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所以如果你想提升智力,但比較喜歡重金屬樂,你就應該選擇重金屬音樂教父奧茲.奧斯朋(Ozzy Osbourne)(雖然這樣就沒有胎教的效果)。

記住,如果你想鍛鍊認知能力,就乾脆把音樂關掉。

和所有能改變心情的物質一樣,強勁的速度應該謹慎使用,不過速度確實可以讓你變強。音樂心理學家維多莉亞.威廉森(Victoria Williamson)形容,強而有力的速度就像是「同步化夥伴」。把它想成是一個在你旁邊運動、具有激勵作用的人,在強勁的音樂陪伴下,你在跑步機上運動的時間可以延長15%,負重的時間也比較長。它也可以用來敦促你去做不想做的事。下次你發現腳趾擋不住誘惑正跟著打節拍,你可以想想歷史上那些聽著戰鼓聲作戰的驚慌士兵們,再想想你每天走路會聽到哪些聲音,其中又有多少是以操控你為目的。

不同世代的市調人員都在研究音樂對消費者的影響力。加快的節奏較為有利,因為能促使消費者踏上跑步機,還能出自本能地尋找、嘗試購買新的商品,好促進多巴胺分泌。這就是為什麼快節奏的音樂能刺激消費者在超市裡的消費,提高每分鐘的平均支出金額。輕快的音樂能為漢堡店吸引人氣,也能鼓勵客人加快進食的動作,翻桌率、獲利和我們的體重全都跟著增加。在服飾店,尤其是薄利多銷的店家,我們通常會聽到充滿活力、適合跳舞的流行音樂,目的是營造積極樂觀的氛圍,進而刺激衝動型消費,讓我們相信自己真的需要3件新衣服,等到哪一天終於有空出席社交場合的時候就可以穿。

不過也不一定快就好,一項針對德州餐廳的調查發現,慢板音樂能讓客人待得比較久,就算得在尖峰時段排隊等位子也無妨,用餐時喝的酒也會比播放快節奏音樂時要多。這對餐廳來說是好事,雖然快節奏的音樂能刺激翻桌率,但飲料的利潤比餐點要高。類似的差異也可以在超市裡觀察到,播放比較平靜的音樂時,消費者會在走道間慢慢逛,每人平均消費金額也會上升。為了達成想要的效果,有時候慢一點,對大家都更好。

所以當你走進商店、餐廳和電梯,或被困在電話自動語音系統裡,提防它們播放的音樂。像我有一陣子很討厭流行樂,因為有一年夏天在包裝工廠工作時,吵雜的收音機聲音總是持續很久,又讓人無法裝作沒聽到。如果有人因為這個背景音樂覺得開心,那他們可掩飾得太好了。儘管如此,我們的手卻很聽話地忙著替國防部把某種金屬物體塞進透明膠囊裡,直到指紋都被磨平為止。


書籍簡介_時間貧民

時間貧民:為何我擁有了效率、薪水、職位,卻不擁有人生?

作者: 凱薩琳.布莉絲(Catherine Blyth)
譯者: 劉欣欣、林麗雪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8/11/16


凱薩琳.布莉絲(Catherine Blyth)
為《時代雜誌》、《每日電訊報》、《週日電訊報》、《旁觀者》雜誌、《Elle》雜誌、《Glamour》雜誌和《每日郵報》撰文,也受邀上各類廣播和電視節目。
她撰有兩本著作,分別是《The Art of Marriage》(2010年)和《The Art of Conversation》(2008年),後者被譯為7種語言。
她已婚,育有兩子,並撰寫一本關於婚姻制度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