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近幾年,台灣投資圈有個特別現象:股票買賣的年齡層漸廣,越來越多新鮮人從校園時期就開始涉足股票、基金的投資。

其實,將初始投資年齡拉低的原因之一,是薪資20年凍漲所造成。在這個大學畢業生起薪可能只有22K、物價又年年漲的抑鬱年代,沒辦法讓自己的薪水上漲,就只能在開源上另闢蹊徑──接觸投資行為,為自己謀求其他的財富累積管道。

而對新鮮人與小資族而言,不見得有空每日殺進殺出,且短線賠錢的風險高,因此把錢換成股票存起來,更廣被接受。存股的概念和存錢相似,但要挑選殖利率不差、易賺難賠的標的,承擔比儲蓄多一點的風險,換取每年利息不只有1~2%,而是可多達4~5%。

想要存股票,金融股肯定比科技股、生技股甚至是大部分傳產股理想的多。畢竟在台灣這樣的資本主義環境中,金融業是少數受到政府保護的產業,除了顯示其取代性低、大餅被固定幾家分食,也間接促使了金融股的股價穩定、即使有小跌,也會立刻被市場期待追價漲回。

尤以10月大盤下殺600點,帶動了股市的波動,許多百貨業、科技業的股價至今仍受其苦,金融股卻清一色的慢慢爬升、甚至早已爬回了大跌前的價位,可見看好金融股的人,並不受市場情緒影響,更多人搶著在低價時買入,而非跟著拋售。

以下整理出8家表現亮眼的金融股: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到,受到市場下跌的影響,財報表現依舊不錯的金融股們,此時的本益比許多已低於以往,甚至有幾檔金融股的本益比低於10,實在很吸引人趁勢購入。

而在檢測企業的獲利情況是否良好時,最基本的篩選標準是能有多於1(元)的EPS,以上8家金融股中,符合標準的就有7家,甚至有3家繳出超過2元的成績單,可見不論市場風向如何,銀行的獲利大多能保持在水準之上。

儘管獲利表現都能符合預期,但金融股的缺點之一就是價格很黏,想靠資本利得獲利的人,總是會覺得想看手中金融股上漲,等待過程天荒地老。也因此,金融股吸引人的,並非上漲幅度,而是每年能領到的股息有多少。以今年度(2018)所發放的現金股利來看,金融股都挺大方:中信金發1.08元,年均殖利率有5.05%、兆豐金發1.94元,年均殖利率5.75%,而國泰金、第一金、富邦金、永豐金的年均殖利率,也都直逼5%。若拉長到3年來看,各家現金股息殖利率也有4~5%的高利率,若投入20萬元,每年多一萬零花錢。傻傻的放,可能都比你一年拼命殺進殺出還賺的多、也賺得輕鬆。

轉頭問問家中長輩手中持股,應該多少都會包含一檔金融股,每年都能領到不少股息,這樣的穩定、踏實感,就是他們鍾愛金融股的原因。

當然,追求10~20%高報酬率的投資人,金融股肯定不是他們的優先考量,但對於不想天天盯盤、想要存個可靠標的的普通投資人來說,金融股最能讓人放心。近期台股仍在動盪,金融股偶爾還是會甩出幾個便宜價位,此時不進更待何時,想從存摺戶晉升為存股戶,手中多餘的現金可以考慮拿來存點金融股,明年除息開心領的,就會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