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簡稱:GFSR, 見圖)」。
這篇長達99頁的報告提到,一旦市場參與者開始擔心貿易緊張局勢無法迅速落幕,金融狀況可能會顯著緊縮、進而使得全球經濟成長和金融穩定的尾部風險升高。
IMF透過GFSR指出,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持續攀高、目前遠高於全球歷史基準。此外,當地快速成長的家庭債務(目前在新興市場當中處於高檔)也令人感到擔憂。
下圖顯示,2007年以來中國的家庭債務GDP佔比(黃線)顯著上揚,與美國、新興市場(中國除外)、歐元區以及其他先進經濟體呈現截然不同的走勢。
中國大型銀行的資本適足率看來尚稱充足,但當地中小型銀行的潛在漏洞相當大。
整體而言,旨在去槓桿化和降低中國金融體系風險的金融監管緊縮措施已導致舉債能力較弱借款人面臨較不利的信貸狀況。為了緩解監管緊縮對經濟的影響,中國主管機關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並放寬擬議實施的新規則。
雖然這些近期採取的措施可能有助於在短期內支持經濟應對日益高升的外部壓力,但降低金融脆弱的努力若因而遭受打擊、中期而言可能會給金融穩定帶來更大的風險。
IMF 10月9日發表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WEO提到,在最壞狀況(包括美國對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品課徵25%關稅、汽車關稅以及信心效應與市場反應)下,美國、中國2019年GDP將因而分別損失超過0.9%、1.6%。
WEO還提到,中國最近轉向更為寬鬆的總體經濟政策立場並微調去槓桿化的步伐,再次引發外界對政策制定者面臨成長與穩定兩難抉擇的關注。
英國金融時報(FT)知名專欄作家Martin Wolf 7月25日指出,未來10年內中國總債務GDP佔比若突破400%,屆時連中央政府、人民銀行都可能無法力挽狂瀾。
Wolf過去曾說過,明斯基(Minsky)金融動盪理論指的就是企業金融,美國1930年代以及日本1990年代主要也都是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所引起。所謂的「明斯基時刻」指的是信用擴張竭盡後資產價格隨之崩盤。
《環球時報》10月8日刊登由記者Hu Weijia發表的文章。這篇文章提到,中國政府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於2008年宣布了一項4兆元的經濟刺激計劃。現在,在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面臨更加嚴峻的壓力。文末呼籲北京必須制定強力刺激政策、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
嘉實XQ全球贏家報價系統顯示,上證參考指數10月11日早盤大跌4.34%、暫收2,607.44點;開盤迄今最低跌至2,601.84點、創2014年11月27日以來最低。
新聞主要原文出處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October 2018: A Decade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e We Safer?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
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