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我們不是在過「活」是在找「死」

對於多數的工作者,不管你是熱愛工作還是勉強餬口,在錢及生活上,都很難有自主的選擇。用工作換錢,取決於你醒著的時間有多少,剩下來的才是真正自己的生活。

美國大部分的工業城市,受薪階級的生活大概都從一大早開始,鬧鐘設在6點45分起床,查看手機、盥洗,穿上制服。若是醫療從業人員,會開始清洗雙手、穿上無菌衣,建築工人則穿上牛仔褲及T恤。

如果有時間就順手抓了早餐,拿起通勤馬克杯及公事包,提了午餐盒就急忙出門跳上車,很快就陷入陣中,若是公車或捷運族,就得擠在滿滿是人的車廂中。上班族從上午9點到下午5點(或更長),應付老闆及豬隊友,周旋在供應商、客戶及病人中間。

電子郵件爆多,做事行色匆匆,還得三不五時查一下社群媒體動態,同時隱藏自己犯的錯,在交代一個逼死人的截稿期時,微笑地向對方致意。知道公司是要裁員,但聽到「組織重整」或「縮小編制」時,還要裝作如釋重負,知道不在裁員名單中時則暗自竊喜。

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時間越來越緊迫,在表面上同意老闆意見時,還要跟自己的良心拔河。笑一下吧,終於5點了跳上車、擠進捷運或公車,回家陪另一半、小孩或室友。做菜之後,也不忘拍張照上傳臉書,邊吃晚餐邊追劇,回幾封電郵再上床,幸運的話可以睡滿8小時。

這樣叫作「過日子」?想想吧!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在一天上班結束前,表現得比踏進辦公室時更有朝氣?我們每天下班回家時,心情會比上班「過日子」的時候更好?當我們踏出辦公室,與家人或朋友相處時,有覺得精神更好、更充滿活力嗎?工作時該有的人生到底在哪裡?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透過工作來「過這樣的日子」,其實是一種「謀殺人生」的舉動。為了工作賺錢,我們常常不自覺「謀殺」了健康、與親人的關係、快樂的能力及探索的好奇心。

週間工作時感覺快死了,但週末又活回來

現在來看看一般消費者如何花辛苦賺來的錢。週六把衣服拿去乾洗,到修車廠做輪胎校正,或請修車師傅看看到底為何愛車發出怪聲,到超市買足供給一家人一週的食物,結帳時你以為大約只要75美元,想不到在付款時竟付了125美元。(對啦,你可以蒐集一些折價券省點錢,但誰有時間做這事?)再到大賣場買兩本大家都在讀的暢銷書。結果手上拿了兩本書,一件西裝(因為打對折)以搭配鞋子,又幫小孩買了幾件新衣,反正是刷卡付錢。

突然想到回家之後要修剪一下花草,糟糕!修整苗圃需要園藝剪。家中的烤麵包機,即使調到最弱的火力還是把麵包烤焦,又找不到保證書,只好到賣場再買一台新的,結果結帳時又拿了一個組合式的置物架及廚房用的油漆,啊!差點忘了買烤麵包機。

跟伴侶出去吃頓飯,把小孩交給保母顧一下。週日上午弄點鬆餅給大家當早餐吧,糟糕,沒麵粉了,去雜貨店買點麵粉吧,結果又順手買了草莓藍莓,搭配鬆餅,還有楓糖、蘇門答臘咖啡,千萬別忘了要買麵粉。

帶小孩去湖邊游泳,到加油站加油,看看價目表,不由得眉頭一皺。開車到鄉間的餐廳吃晚餐,再用信用卡付帳。回到家看看電視打發時間,不時有誘人的廣告出現,企圖說服觀眾:只要買了保時捷跑車、到國外旅遊或是買一台新的電腦,生活會更好。

我們以為可以透過工作滿足這些需求,但其實我們花的錢比賺的還多,消費的東西比我們需要的多,這使得我們又得回到職場賺錢。

你這一生中,到底賺了多少錢

你準備好了檢視自己與金錢的關係了嗎?也準備看看哪些東西是可以用金錢取得的嗎?這個目的,主要是希望大家對與金錢相關的事務,能有更豐足及有感的察覺,不是為了炫耀,也不要因此覺得丟臉。這個過程協助你,在時間及空間的軸線上,檢視過去賺錢及花錢的行為。基本上有兩個重點:

A.先計算一下,你這一生中,到底賺了多少錢,所有你的收入,從拿到的第一塊錢,到最
近的薪資單。

B.建立你的資產負債表,看看你現在到底值多少錢。

完成這個步驟,可以有下列好處:

1.撥開迷霧,釐清你過去與金錢的關係。大部分的人都搞不清楚,這一生中到底多少錢進了自己的口袋,當然也不會知道,這一生能賺多少錢。

2.這樣做也能讓你去除一些長久以來的迷思及自我感覺,如:「我這輩子真的賺不了多少錢。」或是「我根本不必擔憂,錢對我來說,一點也沒問題!」(通常靠爸族或媽寶會講類似的話。)如果你屬於那種長期以來一直低估自己所得的人,這樣計算之後常常會有令人驚訝的發現,你比想像中有錢得多。

3.做完這個步驟後,你對自己之後的財務規畫會有更清楚的概念,對於賺錢的能力也更有自信,等於一個全新的開始。

4.更認識自己,也能把那個以前躲在暗處、容易自欺欺人的自己揪出來,他就是搞壞金錢關係的兇手。

在我的課堂上,曾經有一個35歲左右的女性表示,這個步驟對她的幫助很大。她是一個家庭主婦,住在鄉間,長年以來都有心理障礙的問題,始終認為自己是個處處必須依賴別人的人,一點用處都沒有。她「以為」這樣的計畫毫無幫助,畢竟自己對於婚姻,沒有絲毫實質的財務貢獻,在上課之前,連離婚贍養費這種不是靠自己努力賺來的錢,都覺得沒有資格拿。

但透過財務紀錄整理,她發現在過去的婚姻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加起來,在那段以為自己毫無貢獻的歲月中,每年竟然能賺到5萬美元。這是她第一次感覺自己是個有能力賺錢的人,整個人的信心都振奮起來,應徵且得到一份工作,拿到的薪水竟然還多了一倍。

假如你是剛進社會拿到第一份全職薪水的新鮮人,把過去實習、兼差、暑期打工所賺的錢加總起來,也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賺了一些錢,對之後賺錢的信心也應該會提升一層。

檢查表:盤點你賺過的錢

1.找到你過往的報稅紀錄
2.退稅單
3.支票帳本
4.新舊銀行存摺
5.收到的禮物
6.贏到的錢
7.借貸
8.資本利得(股票的賺賠)
9.報稅單以外的所得(Illegal sources)
10.打工的錢(小費、照顧小孩、跑腿)

這麼多年來,你辛苦的工作應該已經攢了一些錢(就是你正在計算的這些),這些就算是你的淨資產(net worth),這可能是你第一次仔仔細細算清楚自己的淨資產(你的所有資產減去所有負債)。

你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發現自己債台高築,在這之前,你根本不知道到底情況糟到什麼樣的地步,現在是勇敢面對事實的時候了。另一方面,你可能也會很高興地發現,其實自己在財務獨立的目標上已經占得先機。做完了這個步驟,很多人會有新發現。


書籍簡介_跟錢好好相處

跟錢好好相處:幸福的關鍵,是找到金錢與人生的平衡點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8/09/06
作者:薇琪.魯賓、喬.杜明桂
譯者:王之杰

?徹底解決金錢煩惱的「幸福人生指南」:購書連結

作者簡介

薇琪.魯賓(Vicki Robin)

著名創新者、作家和講者。除了是暢銷書作家,也致力於永續生活運動。她曾獲得美國西北永續生活獎,並曾受邀上《歐普拉秀》、《早安美國》等節目,《時人雜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更稱她為消費減量先驅。

喬.杜明桂(Joe Dominguez,1938-1997)

華爾街金融分析師,本書所述的財務獨立步驟、記錄「每月結算表」方法就是他的發明,他也具體落實在自身,31歲就退休。透過有聲課程《改變你與金錢的關係及達成財務獨立》,喬的理念得以在過世之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