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故事

原文:我靠投資股票來打敗通膨

大家都知道物價會年年變貴,這個就是「通膨」。不過台灣的通膨是溫和的,所以儘管物價持續緩慢上漲,但是我們卻不大感受得到。投資學上面有一個很有名的「溫水煮青蛙」理論,直接將青蛙丟進熱水中,它會馬上跳出來;但是如果先將青蛙放進冷水,然後慢慢的加熱,青蛙就會慢慢的被煮熟了。人們對於緩慢的變化,通常會傾向於忽略。但是「長久的緩慢變化」,確是足以致命的

記得民國77年左右,我迷上了製作汽車模型,當時一盒模型的售價大約是300元左右,如今30年過去了,售價直接貴了1000元,按照我的計算結果,這個通膨率是5%。如果30年前我把買模型的錢省下來,定存到現在我反而買不起模型了,因為現在定存的利率只有1%。

由於體認到定存根本是「死路一條」,20多年來我積極買進股票做投資,堅持了20幾年終於累積到8位數的股票資產,每年領取7位數的股利,我再也不用擔心模型太貴。投資股票最重要的是資金,但是年輕人的收入往往不高,要如何逆轉呢?我的經驗如下:

堅持:20幾年前我也是靠著每個月存幾千元,慢慢買進零股來累積資產的。股票投資是一個「聚沙成塔」的過程,只要能夠一直堅持,「時間」是你最好的幫手。

本業:股市一定會有風暴,唯有穩定的工作收入,才可以讓你的投資無後顧之憂,不用因為缺錢而低價賣掉好股票。不斷尋求本業上的成長,也可以增加投資股票的資金。

業外:本業上的收入,有時候很難在短期間之內有大突破,這時候就要靠業外收入。我在年輕時很認真的寫教科書,賺取版稅來買進股票。

節流:每天只要少喝咖啡、飲料,少吃一次外食,一個月省下5,000元並不是難事,這筆錢就可以用來持續買進零股,累積資產。

上面講的是投資股票的自我修練,最重要的是「長期堅持」這4個字,並努力做好「開源」與「節流」;只要能夠作到這3項,投資股票已經成功了一半。接著要來講一下買進股票的心法:

大到很難倒閉:存股票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一旦公司倒閉了,所有的股票都會變成壁紙。對於股市初學者而言,我的建議是「先求穩、再求好」,例如買進0050與0056這類的ETF,由於已經分散到數十家的績優公司,完全沒有成為壁紙的可能,每年還有穩定的股利可以領。此外,一些大型金控的股價只有10~20元附近,一張只要1~2萬多,就很適合小資族存錢,定期定額買進。

獲利穩定:投資股票的第一重點就是買進好公司,首先要評估公司有沒有「長期且穩定」的賺錢。拿第一金(2892)來做一個例子,從2004年至今年年都有獲利,投資這種股票的好處是每年都可以領股利,然後把握「逢低買進」的要訣,就可以快速的增加股票資產。

股利再投入:巴菲特喜歡用滾雪球來比喻股票投資,雪球就是你全部的股票資產,「股利」就是讓雪球一直滾大的雪花。持續用股利買回股票,你的雪球才會不斷地變大,而且當雪球變大後又可以滾進更多的雪花,雪球變大的速度也會加倍。

專注的分散:面對許許多多的好股票,投資人往往會煩惱要買哪一支?要不要作分散?我一貫的作法就是「專注的分散」,比如今年就專注買中信金(2891),明年再分散買第一金。也可以設定先存100張中信金,然後再去存100張的第一金。先專注把第一隻金雞母累積到足夠的張數,然後作分散才不會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上。

與市場相反:想要在股市中賺到錢,一定要跟群眾的動作相反。存股票的精髓在於「低價買進好股票」,但是只有當市場氣氛恐慌,投資人紛紛拋售之際,才會有低價可以撿。這個時候請記得一定要跟大眾相反,勇敢在低價時買進。

不是我的錢:「關心則亂」是一般投資人最常見的通病,股市總會有下挫的時候,但是我都是靠股利來持續買進股票,這些都不是我辛苦賺來的錢,所以在低點加碼也不心疼,就算股市大跌也可以安心抱牢股票。

投資股票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過程,只要不斷買進好公司的股票,你就會有錢,道理真的是很簡單。但是重點在於節流、開源(本薪+業外)、與群眾相反(崩盤時勇敢買)、股利持續買進、分散投資在不同的產業。最後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恆」,只要能夠堅持20年,相信大家都可以在50歲退休,靠著股利來享受人生。

提醒:本文僅為個人操作記錄與心得分享,請自行判斷謹慎評估風險。
為保護智慧財產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來信,違者依法辦理。

本文獲「Sunny愛Money」授權轉載,原文:我靠投資股票來打敗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