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以來,許多上市上櫃公司陸續公布今年要配發每股股利的金額。多年以前,投資人喜歡領股票股利,但因為股本膨脹後,每股盈餘無法同步成長,反而不利股價的上漲。近幾年,大家轉而喜歡領現金股息,而且因為股票價差很難賺,所以開始追逐高配息的股票。
市面上教大家存股的書籍銷售量,已經遠超過教大家賺價差的書籍,證明了「存股」肯定是現在最重要的投資理念。不過,我必須提醒大家的是,股息的「絕對金額」並非重點,反而該重視的是「股息殖利率」的高低。
股息殖利率的算法是拿每股股息除以每股股價。舉例來說,甲、乙兩公司今年都配三元股息,但甲公司股價五十元,乙公司股價一百元,前者股息殖利率為六%,後者則為三%。這時,應該買甲公司的股票嗎?理論上應該如此,但也未必,因為這中間存在很多會被誤解的迷思。
或許甲公司多年來只有這一年有獲利才能配股息,而乙公司則是幾十年來都維持相同的配息金額,若以長期投資觀點,乙公司反而才該買進。也因為如此,或許甲公司除息後,股價再也回不到除息前的價格,結果領了股息,卻賠了價差,最後反而還虧損。
許多人愛買金融股來存股,因為價位相對比大部分電子股要低,產業波動也比電子股小,而且政府對其管制較多,所以相對安全。不過,金融股容易發生鉅額呆帳,或是嚴重違法而導致鉅額罰款,加上近幾年利率在低檔徘徊、很難提升,而阻礙了獲利的成長,這些也須隨時追蹤,才能避免風險。
換句話說,只要是選擇個股來存股,就要花時間和精力來定期檢視、汰弱留強。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還不如去買專家會幫你定期篩選,強調高股息的指數型基金(ETF)。雖然它的股息殖利率可能不如個股,但因為是涵蓋電子、金融、傳產的組合,所以可規避個別產業和個別公司的風險,反而是最簡單的投資方法。
當然,有人擔心這類高股息ETF無法每年配息,所以去買強調「可以月配息」的「高收益債基金」,然而「高收益」代表的其實也是「高風險」,而且廣告中還提醒你「月配息」有可能是來自本金。請注意,它是說「配息率」,不是「報酬率」喔!
本文刊載於「商業周刊第1586期」,原文:股息殖利率的迷思
作者簡介_施昇輝
四年級後段班,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並靠著一檔股票養活一家七口。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成為作家。4年內總共出了8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旅遊」和「勵志」等多重面向。最新的著作是2017年2月出版的《只買4支股,年賺18%》。另在SOSreader網站也有開專欄「小資幸福講堂」,內容完全聚焦在小資理財,歡迎大家訂閱。半年150元,一年300元!詳情請見小資幸福講堂 | SOSreader
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