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我死了,孩子怎麼辦?」想到這件事覺得很糟,聰明的媽媽該怎麼未雨綢繆?

 

談論某些話題時,例如保人壽保險、替孩子指定自己去世後的監護人,以及其他財產規劃,可能和每年去看婦產科醫生一樣,令人「心情愉悅」,甚至更糟。討論那些事會讓人不得不想著自己最恐懼的事:妳死了,孩子沒媽媽。

然而不討論不行,這是我們的責任。雖然我們早死的機率不大,我們不在時,別人不會確保我們的孩子受到保護。負責任的父母工具箱裡絕對包括人壽保險與遺囑(包括指定孩子監護人)。此外,指定醫療決定的健康照護指示,以及指定代替妳管理財務的授權書,也非常重要。網路上有許多範本,有的網站甚至提供每一州專用的格式,不過最保險的選項,還是請專業人士協助,確認遵守了所有相關法令,文件在法律上被視為有效的最終版本,一家人才有保障。找律師可能要價1,000至3,000美元,如果家庭情況複雜,可能更高,然而這個一次性的費用,長遠來講可以替家人省錢、省麻煩。

首先是人壽保險:要保多少錢?怎麼保?如果妳或另一半有全職工作,雇主大概已經提供某種類型的人壽保險,但萬一妳(或另一半)突然去世,理賠金大概遠遠不足以彌補失去的收入。如果不曉得公司保險目前提供多少保障,那就問一問人資部門,找出還需要額外保多少金額。

一般原則是保額至少要是收入的十倍,不過也可以加總萬一妳或另一半去世,失去收入來源,家中會碰上的所有支出,計算出更精確的數字。大學學費、房貸、二十年間的日常支出,都必須計算在內。如果妳或先生其中一人賺的比較少,但那個人負責較多的日常家務與照顧孩子的職責,也要考量沒人做那些事之後多出的支出。還在世的配偶可能需要額外幫手,也需要減少工作時數,挪出更多時間照顧家裡,這種情形也會減少家庭收入。

各位可以向私人保險市場投保額外保險,好消息是不會太貴,尤其是如果年輕健康時就投保人壽保險。舉例來說,如果目前35歲,身體健康,一年大概不到250美元,就能投保20年期、25萬美元的保險。(LifeHappens.org、SmartAsset.com、Bankrate.com等網站,也提供人壽保險計算機。)

各位可以利用網路上的比價工具,找到最理想的方案,或是多詢問幾家壽險公司,請他們報價,就跟申請房貸一樣。壽險業者會詢問幾個問題,例如健康狀況、生活形態與家族病史。如果決定申請,他們將派健康專員到家中抽血,很快妳就會得知申請通過(由於忙碌人士難以抽出時間,尤其是有孩子的人,人壽保險產業正在努力簡化此一流程。或許不久後,投保50萬美元以下保險,將無需驗血。)

除了考慮壽險,各式各樣的保險,都能替可能發生的不幸事件提供保障。大至會造成人生重大改變的失能,小至鑽戒失竊(相對而言是小事),都可以保險。租屋險、房屋險(順便替藝術品、珠寶等相關貴重物品,加上附加條款)、責任險(如果妳經營小型事業),以及替汽車、房屋保險加保「超額責任險」(umbrella insurance),全都能在厄運臨頭時保障家人。

人們尤其容易沒將「失能險」納入考量。哈特佛金融服務集團(Hartford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指出,20歲與30歲出頭、剛開始成家立業者,不到一半投保短期失能險,僅39%擁有長期失能險,然而平均十分之三的年輕工作者,在退休年齡前就失能或無力工作。失能險和人壽險一樣,除了公司提供的福利,也能向私人保險公司額外投保。各位說不定符合透過雇主加保的資格,可以談到更優惠的價格。

從許多方面來講,靠著持續工作保護自己的賺錢能力,以及自己賺錢,將是最可靠的保險,就算碰上配偶死亡或失能也不怕。如果有必要時,我們有能力靠自己養家,等於是讓自己的家庭擁有穩固的財務安全基礎。擔任整全健康治療師(holistic health practitioner)的黛博拉.茅斯(Debra Muth)與先生和三個孩子,住在密爾瓦基(Milwaukee)郊區。2006年某天,擔任機械維修工的先生丹尼斯(Dennis)工作時背部嚴重受傷,十年後依舊背痛,無法回去工作。一家人領到一小筆傷害賠償金,但不足以彌補丹尼斯受傷前每年5.2萬美元左右的收入。

要不是黛博拉持續打造自己的整全健康照護事業,一家人會陷入更大的財務困境,年紀還小的孩子也要跟著受苦。黛博拉在《受傷的陰暗面》(The Dark Side of Injury,中文書名暫譯)一書,記錄全家人辛苦走過那段路的歷程,鼓勵其他家庭替潛在的失能風險,預先做好準備,包括投保人壽險,以及當親愛的家人得應付醫療與保險體系時,替他們挺身而出。黛博拉表示:「我的收入逐漸增加,然而如果受傷的人是家中主要收入來源,將是很大的挑戰。」

替不幸事件預做準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和先生請律師立遺囑,加保壽險時,感到不太舒服。我不想寫電子郵件,討論自己最愛的項鍊要留給誰,指定人壽保險金要支付哪些項目。更糟的是,還得叮囑自己的葬禮要如何安排。討論這種事令人極度沮喪。不過,我們花了幾週,一切都安排好之後,就不必再多想。我和先生除了兒子出生後需要更新文件,後來不曾需要再處理這件事。整個過程的確令人心情低落,但長痛不如短痛,妳將感到心安,知道這下子家人至少得到財務與法律上的保障,這兩方面是我們女性自己能掌控的事。

雖然直接面對死亡主題令人心情沮喪,置之不理會更糟。紐約人壽保險公司(New York Life)2014年調查897位喪偶人士,其中女性希望當初另一半去世前,有人壽保險或更高保額(47%)、更多儲蓄(42%)、事前有更詳細的財務討論(30%)、更理想的財務計畫(28%),以及整理好重要文件(18%)。喪偶的女性,遠比男性更可能需要適應收入下滑,減少支出。此外,她們也更可能表示自己再也負擔不起休假,也沒存下足夠退休金。人壽理賠金平均足以支撐近2.5年的生活,然而喪偶女性希望能維持14年。曾走過那段路的女性,已經提供明智建議。


書籍簡介

書名:聰明媽媽,富媽媽:女人會理財,活得才自在
作者:金柏莉‧帕墨(Kimberly Palmer)
譯者:許恬寧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7/10/31

作者簡介

著有《你的個人事業》(The Economy of You,中文書名暫譯),曾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資深理財編輯、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金錢特刊主編,上遍NBC《今日秀》(Today Show)、CNBC、CNN、全美地方電視電台節目,討論聰明理財。目前為個人理財網站「NerdWallet」作家,提供讀者建議,做好所有生活財務決策。她是華盛頓特區兩個孩子的媽,聯絡方式請見:kimberly-palm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