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dreamstime
昨天的我很聰明,所以我想改變世界。今天的我充滿智慧,所以我正在改變自己。 --魯米,十三世紀波斯詩人
1999年兩位美國的心理學家達寧(David Dunning)和克魯格(Justin Kruger)共同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人們通常無法很清楚去衡量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剛開始學習某個事務的時候,會傾向高估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很高。
隨著經驗、專業訓練與知識累積更多之後,就會漸漸清楚自己的能力很有限,也才會明白自己先前有多麼的天真無知,然後自信心會降低,也會變得更加的謙虛。這就是通常越無知的人會越有自信,而越博學的人反而會越謙虛,這個現象就被稱為達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這個效應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投資領域更是如此,通常剛學習投資的階段,信心程度會快速的上升,如果又加上幾次的投資成功,更是會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個階段其實是最可能會犯錯賠大錢的時候,所以在學習投資的初期階段,如果經常出現投資失敗反而是好事。
隨著時間的經過,投資的經驗與知識也更加豐富之後,通常就會知道金融市場的運作比自己想像的複雜多了,此時自信心就會降低,不再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也會漸漸開始變得更加謙虛,此時往往才能夠做出較好的投資決策。
在不了解這個達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之前,我們往往都會認為只有菜鳥才會什麼都不知道,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就應該要很有自信地給出答案,所以我們看到有些年輕人進入了金融機構學習了幾年的投資知識之後,談起金融市場來就顯得很有自信,預測市場走勢更是信心十足,他們通常都會認為這是專業的象徵(我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是如此),但卻不知道這往往正是天真無知的表現。
相對的,市場的資深人士談起市場來就顯得謙卑許多,因為無數投資的經驗告訴他,市場絕對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所以多聽聽老經驗的人所說的話,是很有幫助的。
今天就來分享一篇市場資深人士所寫的文章,這是一個在英國倫敦金融業工作了30年的交易員所寫的文章,標題是:過去30年我所學到的一些事情(Some Things I’ve Learned Over The Last 30 Years),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提到,30年前他從學校畢業進入了施洛德資產管理公司工作,他說在那個時候,你問他任何投資上的問題,他都可以很快速且很有信心地回答你並給你一個答案,但今天你問他同樣的投資問題時,他也會很有信心地回答你,只是答案通常會變成是:我不知道。
30年的專業工作經驗讓他從什麼都知道,變成了什麼都不確定,這是很有趣的改變與心路歷程,以下就是他在30年期間所學到的一些事情,我擷取一些與大家分享:
●當你越相信某個講法時,你就必須有越多的證據來支持這個講法
●只用小錢去投機
●我從來都沒有看到有哪種持續可靠的方法能放空股票來獲利
●最好的投資策略就是你能夠堅定去執行的那種策略
●描述金融市場交易最好的電影是1987年的”華爾街(Wall Street)”,其次是1983年的"你整我我整你(Trading Places)",再其次是其他的電影
●絕大多數在媒體上的訊息你都是可以忽略的
●看再多的書,做再多的紙上交易模擬都無法讓你真正體會到用實際的金額下場投資的那種感覺
●我無法預測市場的走勢,你同樣也做不到
●你的投資期間越長,你在股票的投資比重就必須越高
●如果你看好油價,那就直接去投資石油而不要投資石油股票
●描述交易最好的書籍是《股票作手回憶錄》
●買股票前多想一想,如果這個股票真的那麼棒,那麼為什麼會有人想賣掉它而讓你買到
●券商給你的研究報告大多都是無用的
●金融機構所預測的目標價位大多都是無用的
●股票的價格並不會按照經濟理論去變化,它們是按照大眾的想法去變化的
●面對投資的問題,特別是對未來的走勢預測,當你開始會很有信心的說出:"我不知道"這四個字時,這表示你對於金融市場的體會又更上升到另一個層次了。
本文獲「副總裁的理財日誌」授權轉載,原文:越無知的人會越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