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各位分享了近期我個人的售屋經驗,獲得了蠻多迴響,雖然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但台灣是民主國家,只要不是無理謾罵,言論自由是被保護的。今天想跟大家再聊聊我的一些關於買賣房地產的心得想法。
以前常常聽到老一輩的人在說,如果小孩子揮霍無度,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叫他去買房。當時我不太理解,這一個方法的好處或是原因是什麼,但經歷過實際的買賣房屋之後,我開始有了較深刻的體認,買房其實沒這麼可怕。
首先,我想強調一下我的中心思想是:「鼓勵買房,但不贊成囤房」。事實上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政府,對於自己國民的住宅需求都有一定程度的滿足,不論是用現金補貼或是定額配給,但大多數的政策就是一人一戶,這也才符合保障人民居住的權利。如果一人想要擁有二間以上的房產,就會被課以重稅。所以我認為因為人都有實際的居住需求,所以應該要買房。那為什麼不租房子就好,這個請讓我留在後段說明。
買房子主要是支付二個款項:頭期款和每月貸款。而每月貸款又可拆分為還本金,及付利息。
一般人都有一個觀念,就是不想給銀行賺太多利息,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人為了要少付一點利息,於是乎把還款年限減少,從原本的20年縮短成15年。這樣理論上就會少付一點利息,可是卻把自己大部分薪水都拿去付房貸,每到月底都是「月光族」,失去了生活品質。而這個笨蛋不是別人,就是我。
直到有一天我跟一位長輩聊天時,他很驚訝我這個證券分析師怎麼這麼笨,他說:「現在幾乎沒有人會把一間房子的房貸繳清」,我好奇地問為什麼?他說:「因為人都會換屋」,你的人生會從單身到結婚,再從兩人世界到有了小孩,所以我們人生至少會換一次或是二次房子,而從第一間房子到第二間房子中間的間隔可能只有5年到10年的時間,請問你怎麼可能在5年之內把房貸還清呢?」所以只要利率夠低,就可以買房。
長輩的話真的是一語敲醒夢中人,不過因為這個陰錯陽差,讓我發現了另一個買房的好處,就是強迫自己存錢。
我雖然不是那種很愛花錢的人,不過做股票的人,只要手上有一點錢,就會去買股票。但做股票難保不會賠錢,隨便一個空頭沒有閃過,資產可能就少個2成、3成,有人甚至斷頭出場。
然而如果每月有一個房貸,我的薪水就會先被銀行扣掉,剩下的錢才會去做別的應用。結果五年之後,發現自己的資產雖然沒有大幅度成長,但相較於那些沒有固定存錢習慣的朋友,自己的資產是有在進行累積的。
再來回答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不租房子就好?」如果以市中心來看,同一個房子我們付出的租金可能是付房貸的50%~60%,這個比例因地點而有差異(各區域租金行情請參考內政部不動產交易服務網,網址:http://lvr.land.moi.gov.tw/login.action#)。但重點在於你付出去的錢是進到了房東口袋,而你繳的房貸,未來在你換屋或是售屋時,會回到你的口袋,這些錢還是你的。只有利息是付給了銀行要不回來,如果房價上漲的幅度大於利率(目前房貸利率約2%上下),基本上你仍是有賺。
基於以上的二大理由,我會鼓勵有「實質需求」的人買房。當然,有人會說如果房價跌了怎麼辦?別忘了,你是因為有「實質需求」才買房,當你要實現你帳面上的虧損時,一定是因為你要換屋,而你所換入的房屋也一定面臨跌價,因此,兩相抵銷之下,也不一定會吃虧,而如果你當時買入的地點較佳,面對不景氣相對抗跌,在你換屋時反而更有利。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買屋時,不斷在強調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地點、地點、地點」很重要的原因。
落落長的講了一堆,讓我簡單總結一下吧!
1、買房不囤房:因為買房就是強迫自己存錢。
2、貸款利率一定要設法降低:因為利率是付給銀行,務必善用首購或是青年優惠貸款的低利率。
3、挑選好地點:唯有好地點才有保值的機會。
4、與其當房客,不如當屋主:付錢給房東還要看房東的臉色,這事我可不幹。
作者簡介_陳唯泰
從事金融證券業超過15年,合格證券分析師,現於CMoney全曜財經擔任顧問、財經主筆,並且是證基會以及中正社區大學講師。 投資首重總體經濟的多空循環,並結合基本面選股與技術面操作;認為「擇機入市」才是股市投資的獲利法門。著有《相信我,你的錢賺不完》、《台股股民曆》。
部落格:老摸與蛙董的面面
臉書粉絲專頁:跟著我擇機入市
LINE生活圈 :跟著我擇機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