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過去數十年來,大家總假定央行擁有治理通膨的能力,只要透過升降息,就可調控通膨壓力。然而,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海嘯之後,先進國家央行將利率降至零、還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大舉印鈔,希望活絡經濟、刺激通膨,但效果卻不彰,跟教科書的理論背道而馳。專家認為,過去的理論總認為央行能掌控通膨高低,其實是倒果為因,真正的關鍵是在原物料價格。

華爾街日報6日報導(見此),上週五(3月3日)在一場貨幣政策研討會上,由五大經濟學家撰寫的研究報告提到,央行官員經常使用的通膨指標,例如就業市場的「閒置」(slack)狀態等,其實無法衡量到真正的通膨現況。

過去幾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更動搖了金融市場奉行數十年的圭臬,那就是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提出的理論:通膨是反映央行印鈔多寡的最終結果。傅利曼認為,如果世界上只有兩顆蘋果和兩美元,那麼每顆蘋果將要價1美元。

然而,根據研究,先進國家央行大舉印鈔,其實是物價上揚造成的結果、並非引發通膨的原因。也就是說,假如一顆蘋果從1美元漲價成2美元,那麼央行得印出更多鈔票,才能避免貨幣變少、利率狂飆。研究更發現,利率降低,並不是家庭、企業決定舉債並增加支出的關鍵因素,房價和家庭負債的影響力還較高。

那麼,造成通膨的原因究竟是甚麼?不少人把矛頭指向原物料。瑞銀首席經濟學家Arend Kapteyn計算發現,自2002年以來,通膨的變化有84%可從原油、食品的價格波動來解釋。


需求對刺激通膨的影響其實相當小。研究發現,企業在制定價格時,鮮少以產品能賣出多少作參考,相反地,企業都是在保有競爭力的前提下,盡可能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過去的歷史也顯示,在通膨突然飆高之前,都出現過原物料價格推升企業成本的現象。

不過,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似乎仍不認同。他2月在接受最新一期《黃金投資人(Gold Investor)》訪問時則表示,上一次出現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要追溯到1970年代、當時的FED主席Paul Volcker將聯邦基金利率升至20%之後才成功地控制住通膨氣焰,但願歷史不要再度重演。葛林斯班說現在投資黃金等於是在買長期保險,通膨顯著竄升最終將會帶動金價走高。他將黃金視為主要全球貨幣、與白銀一樣擁有內含價值。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葛林斯班2月16日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說時指出,目前還無法判斷眼前看到的是具韌性的復甦、還是停滯性通膨(高通膨、低成長率)的幻影。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作者簡介_MoneyDJ 理財網

MoneyDJ理財網提供豐富多元的財經資訊和新聞,旗下基金頻道是基金投資人及銀行理專的不二選擇,也是國內唯一獲得投信投顧公會認可的基金資訊平台。多元的財經頻道,以及貼近市場的產業報導和即時新聞,滿足不同投資人的需求,未來將繼續新產品開發與技術研究,做一個金融領域應用的拓荒者。

Money DJ 理財網首頁
Money DJ 理財網臉書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