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去某家連鎖足療按摩店,為打字過度而酸痛的手腕做復健。
幾年下來,我對這家連鎖企業的印象不太好,不管我去哪家店,每當我進門說要按摩,坐在門口聊天的師傅,總是面無表情或愛理不理地站起來,揮手要我過去櫃台選按摩項目。
有一次更誇張,我帶著外國朋友進去某一家門市,進門後卻發現沒有人招呼,只見七、八個按摩師傅坐在大廳,兩三個成群聊得很開心,櫃台裡也沒有人。我們就這樣尷尬地站了好一會兒,兩人面面相覷,不知道該繼續站下去或轉頭離開。
正當我想拉著朋友離開時,有位小姐突然從裡面出來,站上櫃台時瞄見我們,很小聲地喊了「歡迎光臨」,這時,大廳中所有在聊天的師傅,頓時都閉嘴轉頭看著我們,表情冷硬,好像我們不請自來,打斷了他們的聊天。
老實說,那種花錢還要被當做「動物星球」中的怪奇動物被上下打量的感覺,實在不想再回憶起來。
後來,我就不去那家門市,開始不停地換門市,直到換進某一家旗艦店,而且是有泊車的。那次,我才剛把車子停好,準備要給泊車小弟,這時只見一位小姐從店裡衝出來幫我開車門,同時嘴裡親切地喊著「歡迎光臨」。
突然間,我內心湧起一種不真實感,心想我是不小心闖入蟲洞跳到了杜拜或五星級飯店嗎?印象中這家連鎖足療店不會有這麼親切的服務啊?
後來,我才知道她是新來的櫃台小姐,她不僅說話時,眼睛會看著我,還會親切地噓寒問暖,不會像以前的櫃台小姐那樣冷漠或臭臉。
幫我按腳的師傅透露,她對這份工作很有熱情,也很有企圖心,有時候客人進門朝其他櫃台小姐走去時,她還會衝過去把客人攔截下來,主動關心客人的需求,讓客人有被重視的感覺,都對她印象深刻。
儘管店裡有人對她在工作上如此積極熱心,感到不舒服,甚至看不順眼,但聽說她的客人評價和業績都是第一名,讓那些愛說閒話的人也無話可說。
幾天後,我再次去按摩,她竟然還可以認出我,而且知道我姓什麼、上次是找哪一個師傅,這真的再讓我受寵若驚,此外,不管她有多忙,對客人在態度上總是客客氣氣的。
就這樣,本來我不買套票的,後來也跟她捧場,買了幾萬元的套票,她給的優惠也特別多,雙方皆大歡喜。
後來,我因為工作忙加上出國,有好一陣子沒有去按腳。有一天回去按,她同樣衝到車門迎接,在大廳等待時,她看師傅都在忙,還主動幫忙去洗泡腳桶,熟練地放熱水和加中藥粉。
我心裡暗自猜測,她這麼積極,難道是這家連鎖企業的老闆娘?於是我問師傅,那位櫃台小姐好像比以前更熱心積極,有什麼內幕嗎?
原來,上個月她才被老闆賞識,升為這家門市的店經理,等於這整家店都放給她管。我聽了大吃一驚,心想她不過30出頭,還很年輕,而且才來這家公司不到一年,升官也升太快了吧!
不過,我再細想又覺得不意外,如果我是這家公司的老闆,當然也會儘快抓住這個難得的人才,免得被其他同業搶走。
近日主計總處公布去年薪資中位數報告,發現台灣有高達369萬受僱者,月薪低於33K。在這報告中更可看出,職員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仍有43,864元,但工員則僅29,255元,換言之,這代表半數藍領勞工月薪還不到3萬元。
這數字看起來令人辛酸,更慘的是,我身邊的職員類上班族,不管是行政人員或是採購,貿易和服務業員工,我一個一個問過,平均薪資也才3萬出頭,還沒達到主計處公佈的職員薪資中位數43,864元。
對於就業環境嚴峻和薪資負成長的這個現象,再加上我遇到的這個,到職沒有多久就升為店經理的年輕小姐,我實在感觸良多。
同樣是在一家企業上班,有人做了好幾年的櫃台,到現在還是櫃台;有人當了好幾年的行政人員,現在還是行政人員;有人不停地換工作,薪資還是在原地打轉。
有一天,聽幫我按腳的師傅說,他們做這行的師傅來來去去,收入也不穩定,真的願意認真練好功夫,願意花心思去服務客人的實在不多,當然他們也就無法升上技術顧問或管理職。因此,真正要像那位平步青雲的櫃台小姐一樣,從低薪職工圈中,突圍而出,那真的是要下很多功夫和決心的,恐怕幾萬人中才有一個。
為什麼職場中會有這種菁英和庸才落差愈來愈大的現象?這可以用我自己發明的「木碗定律」來解釋。
每個人一出生都是一塊木頭,隨著年紀增長,遭遇的困境和委屈愈來愈多,有決心有慧根的人,會讓自己的木頭削成碗形,一路走來的委屈和苦楚,就像利刃般往木碗中間向下挖,誰能承受愈多的壓力和痛苦,誰就能挖出愈深的碗底。
這個世界是非常現實的,不管是企業主也好,或是主管甚至是事業夥伴,為了擁有更高的存活率和勝率,人人都會想找一個碗底深、碗內容量大的人,因為,抗壓性高EQ就高,能夠吃更多的苦,相對的責任感也就愈大。
說白一點,人人都想要一個被利用價值高的員工或伙伴。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都在20幾歲學校畢業進入社會,起薪都差不多,然而,幾年後有人薪資一直在原地踏步,有人卻能升上管理職或自行創業,薪資或收入比同年紀的高出好幾倍。
因為,每個人的木碗容量不同,容量大的人,不僅承受壓力值高,同時也代表氣度和格局也大,可想而知,碗內可以裝的鈔票量也會比較多。
誠如主計處的報告所說的,職員(白領,監督與專技人員)的經常性薪資中位數是43,864元,工員(藍領,非監督專技人員)則僅有29,255元。
這二者的價差,不包含獎金和分紅,就高達15,000元左右。大家想想,一個月差15,000,一年就差了18萬,10年就差了180萬元,如再加上獎金和分紅,可能價差會高達上千萬元。
我們再把眼光放遠一點,把心思挖深一點,從10年的尺度來看自己的生涯規劃,你會發現,未來能讓你繼續保持高存活率及勝率的,不是薪資和存款,而是你的競爭力和被利用價值,也就是你的木碗容量,是否因為懶散自滿,沒有繼續自我學習進化,而讓碗底積了太多灰塵和菜渣,讓木碗容量愈來愈小。
老實說,這陣子我在各行各業都有遇見,像那個從櫃台急升店經理的深底木碗。有的是小店廚師,店不大,但料理的品質和創意,絶對不會輸五星級飯店的主廚;還有購物中心神機妙算的銷售員,不怕問題多的電腦工程師,以及服務態度和價值觀令人佩服的計程車司機。
在這個殘酷現實的資本主義世界,開始有許多人已經察覺,要不停地把自己的木碗容量加大,才能打敗其他仍在醉生夢死的人。
或許,在經濟資源愈來愈緊縮的未來,他們就是80/20法則裡的少數溫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