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nnie散漫遊臉書(goo.gl/muAmXf)
「4%理財法」一文發出後獲得很多迴響,在網路上充斥著勸敗文、必買文、開箱文的時代,希望透過它,讓更多人思考低物欲多存錢的生活方式。把買東買西的錢存下來,能提早一點達到財務自由,不論是早1年或早10年不都是很好嗎?
至於達到財務自由後,大家不一定想要跟我們一樣環遊世界,但可以有多的時間去做你真心想做的事。教養小孩、陪伴父母、熱愛工作的可以繼續工作......你有了選擇的自由,不用為了生活費做不愛的事。環遊世界只是我們的夢想之一,如果每個人都有實現夢想的自由不是很棒嗎?
其實我比較愛寫無壓力的遊記分享,沒想到現在要寫這麼嚴肅的文章。但不回答完這些問題又不安心。有些問題本身就需要一篇文章才能清楚闡釋我們的看法。尤其是投資理財,怕給了錯誤資料反而害了人。感謝大家的意見及回饋。希望大家都能離財務自由越來越近。針對大家所提出的問題,整理出來如下:
一、你們是因為收入高,我的薪水日常生活都不夠用了,怎麼能有辨法存錢?
二、要提早退休就去CCR(編按:Cross Cultural Romance,跨文化戀愛)就好,外國人本來收入就比較高。
三、可以解釋4%rule嗎?
四、5%的投資收益是怎麼來?股災,金融危機怎麼辨?
五、這是頂客族才能做到,怎麼養小孩? 怎麼養父母?
六、生病怎麼辨? 有重大支出怎麼辨?
問:你們是因為收入高,我的薪水日常生活都不夠用了,怎麼能有辨法存錢?
答: (請先看我後來補充的這篇:最簡單易懂的財務自由概念),通常人在面對問題是第一個想法就是否認及逃避它的存在。我們可能覺得薪水都花在必要的地方,明明沒花什麼錢,但月底一毛錢都不剩,連跟朋友去吃飯的錢都沒有,哪有多餘的錢可以存。但我們真的知道每一分辛苦賺來的薪水都跑到哪裡去了嗎?
大家可以試著記帳後,月底把帳本打開,把你覺得必要的支出用綠色螢光筆做記號。再把你因為想要而動手買下的東西用紅色做記號。放上一天後,重新檢視,隔天再看一次。試著客觀地知道有多少支出其實是不必要的。(也可以請朋友或家人幫你)
我一開始記帳時心裡帶著罪惡感,因為不想知道自己到底亂花多少錢,更不想讓另一半知道。 但這個步驟真的可以認清是否能有節省的空間。當你非必要支出減少時,存款就慢慢增加。
請打開自已的衣櫥,看看裡頭有多少件衣服包包,再看看鞋櫃有幾雙鞋子,手上拿的手機是哪一款,月租費付了多少,這個月買了幾杯星巴克,跟朋友聚了幾次餐,唱了幾次KTV,化妝台上的化妝品、週年慶搶破頭買的保養品......真的都是必要的嗎?
但當必要支出(住食行)佔收入比例過高時,也該思考是否住太貴,太常外食,可否替換交通工具。
很多在一般人眼中必要的東西,我們並不需要。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婚禮來說,一般人花錢買婚戒、拍婚紗、喜餅、喜帖、聘禮、浪漫婚禮,再加上難得一次的蜜月旅行,出國後忍不住還要買些戰利品。 不少新人結完婚不但沒有更美好的財務未來,還要背債。我跟J選擇公證結婚,不買婚戒、不拍婚紗、沒有喜酒,蜜月旅行是10天的爬山行程 (繞著Mt. Rainier走一圈),一共花不到幾百塊台幣。
我們二個人的衣服加所有家當不過二個背包,牛仔褲破了就拿去補好再穿。鞋子也不過一人二雙(步鞋+拖鞋)。 能DIY的東西就自已做。做麵包、種菜、煮飯、做香皂。不論我們的收入多少,我們都節約過環保的日子。就算我們的收入增加10倍,我們還是會維持目前的生活模式,因為我們已認清其實讓生活快樂,真正需要的並不多。
下次要花錢時,不妨多思考一下對你來說,什麼是「足夠」了。買這樣東西是出於必要還是需要。對你的未來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至於什麼都想要,要車、要房、要吃好穿好,但又想提早達到財務自由的人,很抱歉這裡的文章幫不了你們。
不過,如果你已經省得不能再省,只吃三餐加付房租就彈盡糧絕,那就該考慮提升競爭力,換好一些的工作了。畢竟雖然有人只領22K,但還是有不少人領30K以上。薪資的高低大多反應在自身的競爭力及專業性。趁年輕可以開發專長,提升自我價值。
Jeremy及我的同事們,其中不乏收入比我們高出許多的,大都還在為自己選擇的生活模式而辛勤工作著。一切都看自己對人生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所以再次強調,所得高低不代表存款高低。但想提早達到財務自由,務必要在生活形態做相當程度的改變。我寫這篇文章不是要炫耀我有什麼東西別人沒有,只是想分享我們不同於一般的選擇,設定目標努力實踐財務自由的過程。
未完待續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提早退休的答客問. Part 1- 關於收入及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