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dreamstime
印度擁有豐沛人力且工資低廉,跨國製造業已逐漸認真考慮將生產線轉移到印度。在中國製造玩具產品有 35 年經驗的孩之寶 (Hasbro)(HAS-US),在土耳其、印尼、越南、墨西哥都設有生產線,但正在規畫把產線移往印度。這並不代表在印度做生意變得容易,反而代表要在中國做生意是日益困難。
面臨中國南部工廠嚴重缺工、薪資上揚問題後,孩之寶決定在印度設置生產線。只是土地購買手續不意外地冗長複雜,與當地政府陷入談判困難,現在進度已落後數個月。孩之寶所遭遇的情形,顯示「印度製造」還需克服政治與經濟上的挑戰。
《紐約時報》報導,去年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喊出「印度製造」口號,誓言簡化繁瑣程序、加強基礎建設,盼吸引跨國企業與外資前來設廠,但目前進展都不樂觀。公路、鐵路 、機場的改善緩慢,貪腐問題仍然存在,由於工廠增多,都市空污變得更加嚴重。關於勞工和土地的修法及檢視稅務問題,還在國會卡關;莫迪繞過國會所用的短期實施辦法也出現問題。
儘管如此,仍有跨國企業前往印度設廠。富士康規畫在 2020 年前於印度設置 12 間工廠,通用汽車 (General Motors) 宣布挹注 10 億美元為印度市場開發新產品。義大利 CNH 工業在印度建設農產品收獲工廠,福特與戴姆勒兩家車廠也都在印度開設組裝廠。
印度官員將製造業視為未來發展關鍵。每年增加 1000 萬年輕勞動人口,但卻沒有足夠的工作機會給他們。馬哈拉施特拉邦官員 Devendra Fadnavis 很積極宣傳該地區的勞動力,並相信若印度人力資源充分運用,工業生產能傲視全球。
過去兩年,印度的外資直接投資成長 46%,這股投資潮將使印度今年成為經濟成長最快速國家。IMF 預估印度今年將成長 7.3%,超越中國的 6.8%。
中國所面臨的挑戰成了印度的利多。即使今年中國經濟放緩,勞工薪資仍在上漲,有些企業也開始覺得中國有的政治風險在增加。相對而言,印度的薪資就親切得多。在浦那(Pune),一名有經驗的工人薪資每月只要 300 美元,是中國的一半。
薪資雖是優勢,但基礎建設卻是劣勢。道路交通條件不良,增加許多前往廠房的車程時間。況且,印度力拚製造業發展的時機,正是全球貿易放緩之時,印度想大力推動出口、增加市占率,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印度央行行長 Raghuram Rajan 就說,若有第二個中國加入市場,其他國家是不可能毫無反應的。
也有不少跨國企業著眼於印度的消費潛力,但要印度內需市場吸收額外產能恐怕也難 。印度手機市場尚未飽和,已有多家中國手機廠商磨刀霍霍,而換作是如車廠等高端製造業就不同了,印度的廣大中產階級尚未成形,對這類產品的需求有限。中國與印度的人口數很接近,但中國每個月能賣出近 200 萬輛車,印度只有 20 萬輛。
很多印度民眾也期望能買車,但他們還負擔不起。一周收入 80 美元的印度民眾,只能貸款 3 年買台 780 美元的摩托車。現下他們只能懷抱希望,希望10年後一切變得更好。